阴囊湿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中医讲六气的概念与运用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天有五行,人也有五行,天有六气,人也有六气。六气分为三组,其中风火一组,寒暑一组,燥湿一组。

无论是天气,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好,还是人体内的环境也好,其首先就包括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其中寒暑表示的是温度,燥湿表示的是湿度。

人体常温常润,古人说温润如玉,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其实不单品德如此,人体本身也是一样。温润是最好的状态,不温则为寒,过热则为暑,不润则为燥,过润则为湿。

外界环境也是如此,人要居住在平和的环境中,过则为病,所以人有中寒、中暑、中湿、中燥。

寒暑燥湿都很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风和火。

寒暑燥湿四气表示的是温度和湿度,但温度和湿度并不是固定的,不管是自然界中还是人体中,温度,也就是热量,和湿度,也就是水分,都是要不停流动的,这样热量和水分才能均布。风和火表示的就是热量和水分的流动。其中动,便为风,不动,便为火。

我们先来看风。

自然界中的风指的是空气的流动,而空气是热量和水分的载体。

人体也是一样,风指的便是气血津液的流动。但如果人体中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则不见风,犹如人体在温润的情况下,则既不见寒,也不见热,既不见湿,也不见燥。凡六气,过则为病,平则不见。

所以风在人体中指的就是气血津液不正常的运行,也就是风为乱动。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脑中风,指的是脑中的血液,没有正常在血管中流动,而是冲出来了,这便是不正常的运动,故称为风。

再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抽风,四肢抽搐,肢体颤动,指的也是不正常的运动。

所以风便为乱动。

所以我们说中风,并不是指外界的风吹到人身体里面去了,而是对人体运行失常的一种表述。

风,便是疯,指的是运行不正常。

然后我们再来看火。

乱动则为风,不动则为火。

凡物,郁则化火。气血津液不流通,淤积在一起,则化而为火。此火与热不同,热指的是人体的热量、温度。而此火则为郁火。是因为没有流通了,物质堆积而化之火。

我们平时所见身体之火,也多为郁火。

我们还以肝举例,所谓肝风内动,指的是肝气不能正常生发,肝气郁结,所以乱动而为风,如果郁结过甚,不能疏通,则又会郁而化火。我们常说一个词叫窝火,就是这个意思,窝在里面则化而为火。郁结不通则乱动而为风,郁结过甚则郁而化火。所以风和火经常是连在一起的。

不管是风还是火,都与郁结不能流通有关系,风是人体在对抗,要疏通郁结,火是郁结日久,自然化火。

这便是六气,寒暑表温度,燥湿表湿度,风火表流通。

六气的基本概念,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暑讲的是温度,燥湿讲的是湿度,风表示的是动,火表示的是郁。

六气与五行的相配,木主风,火主热(火),水主寒,金主燥,土主湿。木主生发,生发为动,风亦主动,故木主风气。

温度水火,火热而水寒,故火主热气,水主寒气。

湿度燥湿,这个要重点讲。

我们先看湿,何为湿?人体中有水有火,水火相合,则人体温而润。人体中水独行,则为寒水,在人体便为水饮,水饮不能为身体所用,不能温润身体。人体火独行,则为热气,热气伤人,亦不能温润身体。

湿为水火相合之气,如以火煮水,水汽蒸腾,此水汽为湿。若只有水而没有火,便不成为湿,而只成为水或冰。

湿生万物,比如说我们要繁殖细菌或微生物,要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才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湿气表示的就是水火相合之后的一种状态。

所以湿为水火相合之气,湿生万物,而土亦生万物,故土主湿。

与湿相对,什么是燥呢?

燥是水火分离的状态,燥并不单指燥热,燥有热燥,有凉燥。

如果只有火而没有水,只有热气熏蒸,而热气中没有水分,此则为热燥。比如在沙漠中,空气给人的感觉,便是热燥。

而凉燥呢,指的是因为空气寒冷,而水汽凝结趋下了,没有热可以蒸腾水分,所以空气干燥,比如在秋冬季节,天气非常寒冷,水分都结成了冰,此时空气中也没有水分,所以又寒又燥。

水火相合为湿气,可以生万物,水火分离则为燥气,万物不生。如夏天时土壤是湿的,万物生长,而冬天时,土中虽有水,但没有热,水都冻成了冰,土成了冻土,依然会显的很干。

燥为水火分离,金主收,收则水火各有所归,故金主燥。

如秋燥,秋属金,主收,水汽皆收而趋下,热气不再蒸腾,故秋季天干气燥。

这是五行与六气的相配。

六气正气本为自然和人体所用,如人体需要湿气,也需要燥气,但不可过,过则为病,而为六淫。淫者,过也。

然后我们看下六气的治法。

风为动,人体本需要动,但过则为病,而现风气。

风的出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通,一种是太过。不通就是身体气血津液本正常流通,此时并不现风,但当人体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流通的时候,身体为了供应气血津液而强通,此时引发气血津液乱行,此时便为风。如人体津液不行,而现肌肉膶动,或脑中血管不通,而现脑中风,此皆为风。

此时风气治之在通。气血津液运行通畅了,则风气自然平。如言桂枝去风,便是这个道理,桂枝是通血脉的。

还有一种风,是气血津液本来是通的,但因为人太过亢奋或精神太过激动,而引发气血津液乱行,此时也为风。如小儿有多动症,或人激动的时候,气血上涌,而现头摇身动,此亦为风。

此时之治在于缓和人体机能,使气血平和,如言芍药熄风,便是这个道理,芍药是缓和人体机能的。因为肝主木,主动,所以又经常说平肝熄风。

这是风之治。

火起于郁,人体热量疏布,则火不见。火之治在于疏通气机,使人体各项机能运转正常。如胃火,在于胃气不降,疏通胃气,则火自散,而不在于使用寒凉去灭火。

有一种叫寒包火,什么叫寒包火呢?拿胃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胃寒,胃体收缩,胃本身就如同人体一样是有很多孔洞的,可以散热,可以行水,当胃体受寒收缩以后,胃体的孔洞收缩,热和水皆不能外散而聚于内,此时外寒而内热,胃中热气郁而不散,发为胃火,此便为寒包火。

火气之治主要在疏。

然后我们看寒热燥湿。

寒则温之,热则平之。

寒热好治,燥湿不好治。

因为寒热为气,燥湿为形。气行速而形生缓。

什么叫气行速形生缓?比如一个人手凉了,用热水泡一泡,马上就热起来了。但如果一个人皮肤干燥,却无法直接用水去补到皮肤上。

燥湿与寒热均可相合,而为寒湿、湿热、热燥、寒燥,四种。

寒湿是寒与湿相合,虽为湿气而寒,尚未结成寒饮。寒湿之治主要在于去寒,寒去则气血运行,湿气自行。

湿热是湿与热合,此时不可去热,热去则独留寒湿在内,关键在于去湿,湿去则热亦去。

热燥为热气独行太过,热气蒸干水分而现燥,此时治在去热补水。热气去,津液行,则燥去。

寒燥为水寒而不行,水汽不能蒸腾而现燥,此时治在去寒,而不在补水,寒去则水汽自然蒸腾,而燥不现。

如有人口现燥渴,饮水而不解渴,其病便在上燥下寒,水汽不升而现燥。此时温暖下焦,不治渴而渴自解。

我们知道,岁运能反映年与年之间的气化差异;主运主司一年五季正常的气化;客运则反映一年五季中的异常气化。天气是用三阴三阳的变化规律来说明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中不同的气化;而主气主司一年正常的气化,反映各节气不同时段的气化特点;客气反映一年各节气中的异常气化规律。

初学者在说明和预测自然气象、气候、物候和人体发病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岁运、司天、在泉三个要素,分析三者的关系,就可以大致看出一年气化的主要特征。再进一步把握气化特征,则要进一步分析六气主客、五运主客及其与岁运、司天、在泉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医最重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活在天地之间,天动如何,地动如何,都会影响到人。天地运动有其规律,人的生长壮老已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产生与治疗亦必然受天地规律影响。善中医者,必然要观天察地以应之于人;中医离不开规律,而规律是按周期变化的,所以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学问。

五运六气对《内经》原有理论框架是一次新突破:第一,它把疾病与天时的规律进一步系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的“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堪为古代的医学气象学,并以此提出了对疾病的预测。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瘟疫、疫气、戾气、时气等,其特点是发病迅猛,症状相似,无问大小,皆相染易。根据运气理论可以及早做出预测并制定预防方案。

如年我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病。在此年之前,可以预测分析该年的运气和发病特点:该年运气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当年疫病病机以湿、寒为主。顾植山教授提前预测并指出:人禽流感的发病与寒湿之气的关联度很高,应加注意。初起用药宜偏辛温而忌过用寒凉,轻症病人用香苏散加味等治疗;重症病人需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可参考用附子等大热之品通行上下,逐湿祛寒,慎用寒、下,多用温药;预防用仙术汤、食疗法等。

五运六气对自然生物、人体的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除了说明和预测自然界的气象、气候变化,还可以用来预测人体疾病并指导预防。

在年,我们对年进行了分析预测。年是戊戌年,按照五运六气的预测,五运之中,是火太过,这是最主要的中运,也是大运,这个火太过会影响整个一年的气候。年的主运主要根据中运预测,火太过,自然就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他五运的太过不及了。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年的客运其实就是以火太过作为开头,链接着后面的几个运: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木太过。主客运结合起来,就是明年主要气候特点了。

主运: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年戊戌年的司天在泉,主要是太阳寒水和太阴湿土。客运: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木太过。因为太阴湿土为在泉,以太阴湿土为开端,三阴生一阳,所以初之气为少阳,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生厥阴,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故年的主要矛盾是火太过,金也太过,火克金太过。易发疟疾、气短、咳喘、痢疾、腹泻、浸淫疮,湿疹、青春痘、各种皮肤病、全身性的皮肤等。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运用运气学说治疗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与运气的关系,确定发病病机,制定治疗原则,选择对症方药。具体体现:

把握时间

把握时间,创立了五运六气与子午流注理论;今人研究出时间生物学和时间医学,其意亦在掌握生命的时间规律。比如,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疾病。比如,水运不及之人,其易病肾、心、脾三脏。就肾病而言,逢土运太过之年则土乘水,其多在3岁、13岁、23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逢火运太过之年则火侮水,其多在7岁、17岁、27岁等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同理亦可推出,心病在逢7岁及4岁按10叠加的年龄发病,脾病则在逢3岁和6岁叠加的年龄发病。当然,五运六气理论还可以指导临床用方用药,亦可指导用针用灸。临床治病,遇到一些难治病症时,多先分析病人的五运六气,其目的即在于通过天人合一的思路来解除病症。

体质分类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在某个时空框架之中,都会受那个时空的阴阳气机影响。因此,可以按五运六气理论,建立一套体质分类体系。按大运,五行各有太过、不及,可分为十类;按司天及在泉,可分三类,分别是:热燥、风火、寒湿。大运与司天、在泉结合,可分出30种组合。另外,再考虑主气、客气对于体质的影响,又可细分。主客加临可有20种组合,与前面的30种结合,则共可分出种体质。再者,还可以分析出生时相的中运及司天、在泉、主气、客气,有的人五行平衡,有的则有所偏。五个因素中重复三个或以上的,或有两个因素各有重复的,即是特异体质,此类体质容易患病,且不易康复,养生及治病都需重视特异体质。

孕妇养生

怀孕后应该如何饮食才能让宝宝更健康?除尽量不吃反季节以及非本地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利用五运六气的天地气化理论来调理体质。比如,若母体偏于火旺,怀孕时恰逢火运太过或火气司天之年,则易因火热内灼而出现阴虚体质,故孕妇可多吃些黑色养阴凉性的食物,如木耳、黑米、黑芝麻、墨鱼等,有利于预防火热亢盛。按此理,其他六气皆可类推。

勿滥用五运六气分析病人的生死

一个人的死亡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遗传、体质、心理、饮食、劳倦、起居、五运六气等,而绝不是仅仅与病情相关。再者,负面情绪(如恐惧、忧虑、悲伤、绝望等)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加速病人的死亡。作为医生,绝不可以盲目预测病人的死期,并且通知病人。要知道,大部分人还是怕死的,若贸然告诉病人死期,非常容易导致病人心理崩溃,产生绝望和恐惧,甚至加速病人的死亡。即使医生有通*神、达玄妙的本事,也不应该如此吓唬病人。但按五运六气理论确实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死期。只要知道其出生年月日,地点及平时所患疾病,即可预测到他的体质状况,再根据流年阴阳气机的不同,即能分析出其人在何月患病,何月加重,甚至何月会死亡。

五运六气是一个巨系统,其理论涵盖天文、历法及医理、物候、病象、生物、气象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个巨系统不仅要学习天文、历法与中医,还要学习物候、气象等知识。古代大贤创立五运六气理论,正是依据天地万物变化规律以指导人的养生健康。故大医治病,必先察天地阴阳及五行六气盛衰变化,然后及之于人,则知病之所在与治病之法。学习中医亦需先明此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