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自然两气候,平日也常见语端。比如:湿漉漉、热腾腾,是中医大夫口中的高频词汇。
分而细说,湿气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热(火)邪其性则炎上、燥动、燔灼等,两者均归属中医“六气”之范畴。
它给予人所形成的“湿热体质”,其证表现为:
肢体沉重,舌苔黄腻,脉则数;
脸部和鼻尖常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
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
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
皮肉尤湿疹或疔疱;关节筋脉会局部肿痛;脏腑中多指脾胃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
在中医可视化下的红外成像图,则显示为:
病例来源:鹰眼红外智能舱体机A2采集(下图)
其临床中的发病倾向多是:痤疮、慢性胃炎、高尿酸血症、弱畸形精子症、湿疹、慢乙肝、高血压、HPV感染、便秘、胆石症、血脂异常、痛风、荨麻疹等。
敲黑板,重点来了,如何调治呢?
点穴:肝俞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以散发肝脏之热,起到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方法:用双手分别按压双侧的肝俞穴,由轻逐渐加重,每次按摩3-5分钟。
刮痧:督脉
该体质保健重在清肝利胆、清热祛湿。
以采取治疗刮痧(涂油刮)为主。在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剂刮拭,会有痧像呈现。
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钟。
具体操作:
刮拭督脉:从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刮拭至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0~20次。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脊柱。
体形瘦弱者可以用板点按棘突下的凹陷处,每个椎间隙点按3~5次,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艾灸: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艾灸。
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
中脘: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直刺0.5~1寸;可灸。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此穴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本穴属水,排渗脾湿。
中药方剂和成药
临床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有葛根芩连汤,通常适用于上中焦湿热的患者,此类人群多有湿热下痢的表现;
龙胆泻肝丸多适用于湿热较重的男性人群,此类人群多表现为口苦、阴囊潮湿、好饮酒等特征等。
但需注意的是,导致湿热的因素较多,去除湿热的中成药也种类繁多,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遵医嘱用药。
药膳:薏米赤小豆粥
用薏米和赤小豆煮水或煮汤喝,是祛湿好物。
做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泡开;锅中倒入赤小豆、薏米,清水,大火煮开后调小火慢煮;将食物煮软烂后,放入适量黄糖即可。
另,赤小豆不是红豆,勿混。
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食物还有,比如绿豆、苦瓜、丝瓜、芹菜、荠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赤小豆、薏西瓜、兔肉、鸭肉、田螺冬瓜、绿豆、西瓜等。
尽量不要吃甜食、碳酸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
还有燕麦、燕窝、银耳、阿胶等滋补类的。
冬季不能跟风大量进补,比如吃那么多火锅,羊肉、狗肉,越补体质越糟糕。
茶饮:五花祛湿茶
取金银花、木棉花、鸡蛋花各25克,菊花、槐花各15克,加水文火沸煮半小时,滤取汤汁,稍凉后调入50克蜂蜜即成。
其他茶饮推荐:绿茶、白茶和黄茶等。
运动处方
宜有氧与无氧的结合为佳: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利于湿热之邪泻出体外。
有氧长跑、快走、慢跑等;
无氧运动包括各种力量与爆发力的训练,如举重、短跑、拳击等。
运动要循序渐进,适量。可让身体多出汗,贵在坚持,每周最少3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其他如球类、武术、各种舞蹈等均可选择,根据自己的爱好即可。
祛湿强度训练:体质阳气充足,内有蕴热,适合做强度较大、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
如对抗性较强的球类比赛、游泳、自行车、武术、拳击等。
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热量和脂肪,帮助湿热之邪泻出体外。
运动前饮水充足:在保证饮水供给的条件下大量出汗,可以在运动饮水中添加少量盐,以不尝出咸味为度,以免造成电解质的过度流失。
在进行运动调养时,时间宜在饭后一小时进行。
起居调养
湿热体质的人以体内蕴热,容易上火为特征,起居上应注意养阴除湿,通泻蕴热之气。
而长期熬夜或疲劳紧张伤阴最甚,容易加重湿热状态,进而向阴虚火旺的状态发展。
因此,湿热体质应当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早晚睡前静心调神。
还有此类人的皮肤特别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尤其是内衣。
总之,体质有偏颇,调治自不同,多知多行,主动健康即是。
更多其它类体质调理方案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编辑:鹰不扑雪
审核:冯图
运营:窦清
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