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希特勒、戈林等人一直给人以精力异常充沛,对自己的所谓“伟大事业”异常投入甚至癫狂的感觉。而德国军队在战争中不知疲倦地战斗,将闪电战进行到极致,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纳粹宣扬的种族差异真的存在,“雅利安超人”的宣传名副其实。实际上,根据最新资料与档案的研究,纳粹德国从上到下,从最高领导希特勒到基层士兵,在战争期间都存在大量的吸毒与嗑药记录。与传说中苏联人喜好狂饮伏特加类似,他们利用毒品来缓解恐惧与焦虑,服用各种兴奋剂与合成药物来刺激自己的神经,以维持长期的亢奋状态来面对血腥的战争与各种棘手的问题。
希特勒的毒品使用记录
20世纪30年代,一位名叫莫雷尔的光头医生在德国柏林经营着一家诊所,他的主要治疗方向是皮肤病和性病。此时的局势相比20年代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纳粹党上台后整个社会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莫雷尔年轻时曾在船上做过船医,艰苦的航行生涯让他皮肤和面相上看起来接近传统的犹太人,以至于他的诊所经常被人骚扰。年,不堪其扰的莫雷尔主动加入了纳粹党,以获取保护。30年代的医疗技术相比于现在仍旧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人们对于维生素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莫雷尔作为使用维生素治疗的先驱,在当时就开发出了一套独特的有效疗法。靠着这一套治疗体系,莫雷尔很快地建立了自己的名声,在整个柏林的上层开发出了自己的顾客群体。
莫雷尔
年的某一天,一位纳粹党内部人员打电话将莫雷尔邀请去治疗一名叫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病人。莫雷尔在研究过病人情况后判断此人的病情是由于性病引起的肾炎,并很快用自己娴熟的医术将其治愈。海因里希.霍夫曼非常满意,而他真实的身份是纳粹党的官方宣传摄影师,在这之后他把莫雷尔引荐给了纳粹党首领——阿道夫.希特勒。
在戈培尔的指导下,希特勒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与营销自己的人。在公众面前他是严格的禁酒主义者,绝不抽烟,一心只吃素食,拥有朴素的婚恋观。在掌权后他努力掩盖、销毁自己的敛财与性生活记录,但仍旧留下了蛛丝马迹。据美军对希特勒个人健康的调查报告显示,希特勒曾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而他的常见病症:皮肤受损,帕金森综合症,剧烈的情绪波动,狂躁以及偏执妄想,都是神经性梅毒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当莫雷尔第一次与这个留着卫生胡的阴郁男子见面后,他发现这个男人远不像他外表表露得那么健康强势。当时希特勒有严重的胃病,腹胀且疼痛异常,整个下半身有严重的湿疹。莫雷尔拿出自己看家本领,给希特勒静脉注射了维他命与葡萄糖。一段时间过去后,希特勒的病痛全部好转,这让他大呼神奇,从此莫雷尔成为了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而也是从这开始,对莫雷尔无比信任的希特勒开始逐渐接受注射与服用多达数十种不同的毒品与合成药,这些药物成为希特勒在战争困难时期支撑下去的重要因素。
战争开始前,希特勒主要还是通过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来保持健康,并未对毒品产生依赖。年3月15日夜,病中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伊米尔.哈卡在半强迫的情况下到访德国。面对德国递来的文件,哈卡拒绝签字,整个人瘫倒下来失去意识。希特勒急忙叫来莫雷尔。莫雷尔打下含有毒品的兴奋剂后,哈卡很快苏醒过来,随后被强迫在文件上签了字。随后,纳粹德国兵不血刃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这让希特勒越发倚重莫雷尔,甚至让莫雷尔住进了豪宅,与绝对心腹戈培尔成为了邻居。
二战开始后,随着压力不断增大,希特勒变得越来越依赖莫雷尔提供的多种毒品来缓解精神和生理上的痛楚。莫雷尔使用大量的可卡因粉末来缓解希特勒严重的喉炎与鼻炎,以让其能够正常演讲与主持会议。年,希特勒受到多重病患的侵扰,不能正常工作,莫雷尔加大了注射次数和剂量。根据留下的记录,他为希特勒注射过激素、效果类似海洛因的优可达、吗啡,很快,希特勒对药物产生严重依赖,每天需要注射数次优可达,随后更是与可卡因混合注射。年到年,在这九年期间,三千多天的时间里,莫雷尔每天平均要给希特勒注射一次到两次。他把所有的注射都写入了几千页手写版的日记,而希特勒在他的日记里的代号是没有任何感情的“病人A”。
莫雷尔似乎是个没有任何个人情感的治疗与实验机器,即使对希特勒,他也保持着冷酷的态度。到年,希特勒越来越依赖莫雷尔和他的药物,这让莫雷尔有恃无恐,他开始在包括希特勒在内的这些纳粹高层身上进行一些可控范围内的药物实验。一些他自己配置的新型合成药物和毒品被注射进了希特勒体内。此时的希特勒需要莫雷尔注射器里的那些玩意儿才能维持清醒和亢奋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已经不完全是自己能够控制得了。
年1月份,在药厂遭受了轰炸之后,毒品的供应渠道被切断。希特勒没有办法再接受优可达,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偏执,精神错乱,幻觉,牙齿腐烂,大幅度颤抖与肾衰竭。通过现存年与战前的希特勒影像对比,我们能感觉到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状态的人。
德国民众与军队的毒品吸食情况
尽管在任何层面上德国人都是非正义的一方,但德军在二战中的战绩仍旧令人称奇。以往的分析总是从战术理念,武器,训练编制这些军事角度上来解释德军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但根据奥勒与亚历山大等人查阅德国与美国档案后的最新研究结果,德军的战绩似乎与服用毒品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柏飞丁
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大量受伤的退伍老兵就经常性使用毒品来缓解战争带来的病痛。到年,泰姆勒公司基于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开发出的新型毒品柏飞丁进入德国市场,并很快火遍德国普通市民群体。而毒品在德国国防军中的流行,与少校军医兰克有密切关系。他是第三帝国的生理学家,主要研究如何才能让士兵战胜疲劳。年,兰克招募大学生进行了两次实验,参加者在服用柏飞丁、咖啡因和安慰剂后不许睡觉,而是做各种困难的题目,完成下发的任务。实验结束后,服用柏飞丁的那组志愿者仍旧保持超强的专注力,并且普遍认为自己还将持续此种状态数小时。
柏飞丁
兰克教授将他的设想提交给军方高层,但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因为他们认为人工合成药品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谨慎的军队领导人拒绝了他的建议。但是柏飞丁神奇的效果在军校学生们中间传播开来,大部分学生购入柏飞丁以应对考试期的高强度学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学生们把柏飞丁带进了德国军队里,大部分德军用毒品来缓解紧张压力与对战场的恐惧,此时德军的药物滥用问题已经无法控制了。
柏飞丁
在之后的波兰战役中,德军服用了药品后能够保持清醒,并且一直向前冲,完全感觉不到疲惫,甚至连饥饿感都消失了,这让德国人快速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包围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结束了波兰战役。在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国国防部专门订购了万片甲基苯丙胺,泰姆勒制药厂为了完成任务甚至比一些军工厂还要繁忙。在进攻法国的过程中,数百万德军以亢奋的状态完成了最不可思议的战果,其中毒品到底起到多少作用,就见仁见智了。
柏飞丁
事实上,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无论是高层还是军队,抑或普通平民都大量购入并吸食柏飞丁一类的毒品。这让德国人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工厂里都能以亢奋的状态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然而,不知是不是受到毒品的影响,希特勒错误地在年选择了入侵苏联,并随之与美国为敌,最终在癫狂下遭到覆灭。一路吸着毒品的“雅利安超人”被喝伏特加的苏联人与嚼口香糖的美国人联手埋葬在年的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