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文
前一阵的两会,有一位*协委员的提案引起了热议:建议父母持合格证上岗。
虽然这个提案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在这个世界上,不合格的父母实在有很多。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经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孩子一出生,与他们最亲密的人就是父母,而能在早期给他们最大影响的,也是父母。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深井效应》,作者娜丁·伯克是美国知名儿科医生,也是一位童年不良经历研究领域的专家。
书中阐述了一个令人深省的研究结果:
“不好的童年经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改变孩子的发育轨迹,生理机能,改变基因呈现和细胞复制的方式,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甚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罹患风险。”
这个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已有的认知。
这意味着,一个有着童年不良经历的人,即便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战胜了心理上的阴影,但最终还是会败给自己的身体。
生长停滞的迭戈和减肥复胖的唐娜
美国旧金山的湾景区,是在繁华都市里的“贫民区”,娜丁·伯克在这里的儿童医疗中心工作,这是一个专门为贫困人口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机构。
有一天,她接诊了一位叫迭戈的男孩。
迭戈活泼可爱,看起来与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已经七岁的他,身高却一直停留在四岁孩子的平均值上,在学习上也因为无法集中精力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校医建议他来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检查。
仔细检查之后,医生发现,他还患有持续性哮喘、湿疹和生长停滞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的时候,迭戈的母亲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迭戈在四岁时,一个中年男人对他进行了性侵害。
迭戈父亲在知道儿子的遭遇后,不但没有安慰遭遇重创的孩子,反而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儿子,经常冲他发火,而且开始变本加厉地酗酒。
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糟糕,迭戈母亲也有抑郁症倾向。
从那以后,迭戈就再也没有长高过。
第二个病例,来自于娜丁·伯克的同行——圣迭戈医疗中心肥胖门诊的费利蒂医生,他有一个叫唐娜的病人,53岁,是一名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患者。
唐娜曾经在两年内,配合医生成功减掉了45公斤,但是过了短短6个月,这些肉又长了回来,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费利蒂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后得知,唐娜曾经在四岁时遭受性侵。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年轻的佩蒂身上。她减肥成功之后,又在3周内体重暴涨16公斤,而佩蒂在她10岁时也曾遭遇性侵犯。
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在长胖→减肥→长胖这个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最近的一次复胖,是因为佩蒂再次遭受了陌生人的骚扰。
费利蒂医生觉得自己发现了被侵犯和肥胖症之间的隐秘关系,后续的经历验证了他的猜测:接下来的个肥胖症患者当中,几乎每一位患者都承认有类似的童年经历!
那么,其它病症的患者,是否也在童年遭受了不幸呢?这就是费利蒂医生童年不良经历研究的开始。
他和同事们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医疗中心的名患者(不仅仅是肥胖症患者)是否经历过以下十种童年不良经历:
★周期性情感虐待
★周期性肢体虐待
★身体接触式性虐待
★疏于照看
★情感忽视
★家中有人滥用药物、如与酗酒者或药物滥用者同住
★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如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或有自杀倾向的人同住
★母亲被家暴
★父母离异或分居
★家庭成员有犯罪行为,如有家人入狱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童年不良经历的患者身上存在着惊人的共性。
60~70%的患者有过至少一种不良经历,12.6%的患者勾选了4种以上不良经历。
其次,童年不良经历和不良的健康结果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童年不良经历问卷得分越高,他的健康风险就越大。
一个得分在4分及以上的人,患心脏病及癌症的概率是零分者的2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率则是零分者的3.5倍。
答案就在深井里
娜丁·伯克认为,单纯地提高医疗条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个人都喝了同一口井里的水,而其中98人出现腹泻,我们是应该开处方让腹泻患者吃药止泻,还是应该停下手中的笔,问一问那口井里到底有什么?
上文提到的圣迭戈医疗中心,是美国富人聚集的地区,这些问卷调查的参与者,包含了70%富人和70%本科毕业生。
而另一边,娜丁·伯克也在自己所在的贫民地区进行调查之后,得到了非常相似的调查结果。
一开始,她认为这和贫穷地区的医疗水平低下有关,但是后来,公益性的医疗中心建立起来,卫生服务条件改善后,这个社区的平均寿命却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
研究表明,无论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如何,童年的不幸经历,都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常见和最严重疾病的高风险致病因素之一。
可怕的*性应激反应
不良童年经历,究竟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继而摧毁我们的健康?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类进化奇迹的产物——应激反应系统。
每个人都有应激反应系统,当身体感觉到危险,就会触发一场保护自己的化学反应风暴,而且风暴过后,身体会留下记忆。
我们周围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母亲在孩子遭受危险时,抬起了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重物;一个孩子被猫狗追赶,跑出了以往没有的速度。
更常见的例子是,我们在紧张时会感觉不到饥饿,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告诉我们:“危险!逃命要紧!吃饭不重要。”
这些,都是我们人体中的应激反应系统在帮助我们逃离危险,保护自己。
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当应激反应系统运作良好时,会挽救你的生命;反之,它也能够提早结束你的生命。
试想,如果一个人的应激反应系统,一天之内被反复启动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他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特别是幼小的孩子,他们对于重复的应激反应激活特别敏感,多次遭遇不良经历,不但会影响大脑结构及功能,还会影响正在发育的免疫系统与激素系统,甚至影响DNA解读及转录的方式,从而大大增加罹患某些疾病的几率。
书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应激反应。
首先是“正向应激反应”。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典型例子:运动员在比赛前的适度紧张,有助于帮助他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肌肉力量更强,从而获得好的成绩。
第二种是“耐受性应激反应”。
与正向应激反应相比,它能够更强烈地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
发生这种类型应激反应,通常是因为遇到了更严重、更长期的困难或不幸,如亲人、爱人去世、经历自然灾害等等。
对孩子来说,如果这种激活的时间不长,并且有成人能够为孩子提供缓冲和支持,那么孩子的大脑和其它器官,就有很大可能恢复如初。
但是,如果儿童经历了不幸之后,又没有得到成年人足够的支持,这种应激反应系统就会被长期性激活。
后果是,破坏大脑结构和其它生理系统的发育,并随着孩子进入成年期,增加罹患应激相关疾病和认知障碍的风险。
这就是最严重的“*性应激反应”。
更可怕的是,相关研究表明:在童年时经历过创伤的孩子,即便在后续成长过程中没有再次受到创伤,他们大脑中负责学习及记忆的部分还是在持续缩小。
也就是说,童年的不良经历,在持续对他们神经系统产生伤害。
根据之前圣迭戈医疗中心问卷调查的结果,得4分以上的患者,体重超重或者患上肥胖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被诊断出学习及行为障碍的概率是32.6倍!
得分在6分以上的患者,预期寿命会比普通人少20年。
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的童年应激和自身免疫病之间都有很强的关联。
看到这里,我脑海中闪现了一个熟悉的脸庞:初中时那个减肥、生病、发胖不停循环的女孩,父亲出轨、父母离异、母亲严厉有余、关爱不足,这一切事情,好像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童年受过的那些“伤”,即便在我们的记忆中模糊甚至消失了,身体却永远会记得。
父母能做些什么
这样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和担忧,而且就目前的医疗发展水平而言,还没有开发出对抗*性应激反应的“第四代抗生素”。
但作者认为,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认命或绝望,因为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基本的卫生机制:筛查、创伤护理和治疗。
当我们了解到,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童年逆境,针对*性应激反应的“两大对策”就出现了:一是减少儿童逆境的剂量,二是增强养育者的缓冲能力。
书中还有一个令人看到希望的例子:对名寄养儿童,和60名没有受过虐待的低收入家庭儿童进行的研究表明,童年创伤可以被正确的支持和养育者的爱所抚慰。
优渥的生活条件,当然是每个家庭都向往的,但真正令人羡慕和应该为之努力的,是良好的夫妻、亲子关系,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当然,相关人员也会继续开发更有效的教育课程,研究血液检测方法等医疗手段,去识别*性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探索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一点一点地减少伤害,一步一步地推动实践”。
当然,童年逆境的长期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对于某些人来说,逆境可以培养毅力、共情力,并让人更愿意保护他人,激发自我活力。
我们每个人周围一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的童年并不幸福,但是成年之后,他们反而能够体察别人的情绪,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但与此同时也更加敏感,容易受伤。
现在想来,也许童年逆境就是导致他们某些人患病的“罪魁祸首”。
无论如何,对于所有人,逆境的影响都会写入我们的身体和DNA,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逃避它,不如正视它;害怕它,不如从源头上避免它。
有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期待出现一颗神奇药丸,但忽略了我们人类有着治愈我们自己和彼此的强大力量。
写在最后的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照顾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
这并不是自私,这恰恰是为了孩子做的最正确的事。
作为父母或养育者,我们很容易陷入内疚和羞耻的情绪中,我们会感到自己让孩子失望了。
这个时候,要审视自己的过去,找出那些让我们害怕、难过或者愤怒的过往,积极地面对它,找出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
作者推荐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改善:睡眠、运动、营养、冥想、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有必要的时候,去看睡眠科、营养科或心理健康科。
作者说:
“我希望你从本书中理解逆境对你的影响,明白它并不是你的耻辱。
我并不认为,和童年不良经历一起长大的人,必须‘克服’童年影响,也不认为,忘记童年逆境或责备它是有用的。
一旦你了解了你的身体和大脑,在特定情况下是如何反应的,你就可以在处理事情时保持主动。
遇到能触发应激反应的因素,你就知道如何支持自己和你爱的人。”
所以,当成年人为了更好的自己去努力时,不要再指责他们“自私”、“都是当妈的人了怎么还这样”、“你这样还像个爸爸吗”。
要知道,只有当父母自己的状态、情绪处理好了,才能够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孩子,而当孩子们有了强大的“缓冲器”时,他们就能拥有超强的复原力。
为人父母从来都不容易,但是如果你能照顾好自己,就能保护好孩子,二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孩子的“缓冲器”,也许是爸爸的拥抱关爱,也许是妈妈的耐心倾听,但最终都将成为孩子坚强的铠甲,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
你或你身边的朋友曾经历过“童年逆境”吗,对你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欢迎留言。
「壹荐」
《深井效应》
娜丁·伯克·哈里斯著
林玮卓千惠译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
Summer姐姐
资深电视人、综艺达人
热爱一切八卦,对世界永远好奇
猫奴、吃货、爱购物
在意生活品质,更喜欢种草
坚决不过“没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导美好的亲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