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湿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听一句劝,别再乱祛湿了,医圣张仲景早就开
TUhjnbcbe - 2023/6/13 20:53:00

提到夏季养生,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祛湿,最懂我们中国人身上湿气的是医圣张仲景,它根据湿气的本质,开出了祛湿的鼻祖方,“苓桂术甘汤”,后来所有祛湿的方子,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减而来。方子不大,就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那张仲景的这个方子究竟能够调理什么病,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心下逆满

如果心下的脾胃水湿太多,就会有一种上逆的感觉,比如喝水喝多一点,吃的多一点,然后就想打嗝,甚至呕吐。

二、气上冲胸

湿气太重之后不能气化成津液,拥堵在胸部位置,气阻挡在这里,还会有憋闷的感觉。

三、起则头眩

如果蹲久了站起来,头有点晕比较常见,但是刚蹲下去马上站起来就头晕,中医认为是因为体内的湿气太重了。因为湿气重,脑部的气血会相对得供应不足,因为有一部分被湿气占据了,所以起身的时候会导致脑缺血,从而头晕。

四、身为振振摇

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需要扶着墙走,为什么会摇晃呢?身体里的水湿太多了,就像小船在江河里摇摇晃晃。

苓桂术甘汤的主攻方向就是上面提到的四点,在现代社会,只要感觉身体湿气大,特别是中焦脾胃这个地方,都可以用这个方子。中焦脾胃有湿气的典型表现是什么呢?先看舌头,舌头又胖又大,口水多,整天没有喝水的欲望,喝点水胃就胀,甚至喝完水之后,能感觉到水在胃里来回晃动,还有脸、眼、手脚四肢浮肿,眼袋大,如果你有这些问题,那肯定说明你身体当中不仅有湿气,而且已经泛滥了。

医圣张仲景是无上高明的,方中的配伍特别精妙,有升有降,有浮有沉,有补有泻,中医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来分析一下方中的几味药,茯苓,我提到过很多次,是所有药方中用得较多的一味药,誉为九大仙草之一,性平,不温不燥,不寒不凉,茯苓药性是往下推得,通过小便把中焦脾胃的水湿排出去。

如果说茯苓在药方中用得比较多,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面的宠儿,而且张仲景特别钟情于桂芝,以至于无论是寒症、热症、虚症、实症、表症、里症都有桂枝的影子。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干燥的嫩枝。

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呢?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就是说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而且要用温暖的力量,不能让脾胃再受寒。桂枝阳气很盛,升发之力很强,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让水湿转化成可利用的津液,滋润身体。

白术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的作用,号称万能花,味苦中带甘,性温,归脾、胃经。白术以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两药配伍,一健一渗,水湿则有出路。这两味药配对,最明显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

再来说炙甘草,甘草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是在甘草的基础上进行烤制或者是秘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的功效,增加了它补中益气的效果。炙甘草在这个方中,还起到了“反佐”的作用,反佐是中药学的专有名词,意思是用作用相反的药物来辅佐方子当中的主药,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中药配伍治病,有的时候就如同打仗排兵布阵一样,讲究方法和技巧,通过对苓桂术甘汤的辩证加减,有人反馈,排便的次数多了,把身体中的垃圾排出去之后自然感觉到很舒服,因为无*一身轻。有人反馈长达数年的慢性湿疹得到缓解,有人膝关节的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胃胀,浮肿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有所改善,所以说这个方子真不愧是千古祛湿名方。

需要补充的是,这个方子有一点儿偏温,所以适合脾胃寒湿的人,调理之前还是先要进行辨证,就好比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在评论区或私信我,我会回复大家的。

(下方的小火箭点一点,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一句劝,别再乱祛湿了,医圣张仲景早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