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夏三月,始于立夏,止于立秋前,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自春季之后,阳气经春三月萌发以来,由弱转强,盛大于之时。此时,夏日阳气较春日少阳之气更为壮大,故称为太阳。夏季为四季之盛,万象之华;阳气盛大,日长夜短,气候炎热,雨水充沛,万物茂盛,繁华而秀丽。此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属火,为太阳,主生长、壮大;五脏应于心,心属火而喜温,故二者同气相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云:“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若调养不当,一则伤心与小肠,二则耗伤阳气,若阳气生长不足,则秋季阳气收敛不足,易生疟疾等病,到冬季阳气潜藏亏缺,疾病加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逆之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因此,夏季养生应当与自然界阳气的盛大相一致,适当地活动使气血活跃,玄府开泄,新旧更迭,同时也可养护心阳。
01起居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夏季可以睡觉稍晚一点,但不可过晚,入寝最晚在子时前;天明即起,出户活动、多运动、多晒太阳,使一身阳气向外舒展、涌发,借天地阳气的盛大来养护自身阳气。
由于阳气不断壮大,夏季气温少有反复,而是逐渐升高。因此,日常起居可与“日长夜短的自然规律同步,做到“无厌于日,不能为避开炎热而足不出户,应多出户活动、多晒太阳(注意防晒),适当增加汗出,使津液流通、气机宣畅,促进阳气壮大。而由于天气渐热,汗岀增多,衣着以轻薄、吸汗为好,材质可选棉质或麻质,亦可选用真丝质;若汗出后,需及时擦干汗液,衣物需勤洗勤换,不可久穿湿衣,否则易使汗出不畅,阻碍气机,又易集聚湿气,导致湿疹等皮肤疾病。
如今,祛暑方式很多,风扇、空调的使用,使人们可以避开暑热,但与此同时,因过度贪凉而导致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因此防暑降温须有度,最忌过激失宜。夏季气温升高,汗出增加,媵理开泄,此时不能汗出当风,否则使邪气乘虚而入,轻则感冒、发烧等,重则面瘫、肢体偏枯等,多是由于乘凉不当所导致;与此同理,夜晚亦不可当风入睡,以免邪气侵入,即如《寿亲养老新书》中所言:“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此为贼风。”沐浴时,宜用温水洗浴,这样不仅能洗去身上污垢,同时可以使人体得到放松,且沐浴后媵理自然开泄,津液畅通,也可祛除暑气;不可冷水冲淋,虽有一时之快,但媵理因寒而闭,不仅使汗出不畅,暑湿稽留,更易招致寒邪,由此而病;亦不可水温过高,易使人气血流行过快,汗出增多,反而伤津耗气,甚则头晕、昏厥,即是所谓”劫汗“。
夏季,天地间阳气充足,外出活动虽可长养自身阳气,但午间小憩亦是养生之法、调养之道。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日长夜短,迟卧早起,中午休息小眠可以恢复精力。此外,子午之时,阴阳交变,适当午休,可养护阳气、化生阴气,使阴阳调和,百病不生。故《灵枢.大惑论》有“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之说。而午休之间,不仅能恢复精力、养护阳气,同时也能回避暑热、防及中暑,可谓一举两得。夏季午休时间可稍长,取一小时左右甚佳。
02饮食调养
夏季饮食调养的重点,一为养阳,二为清暑,三为护心。
夏季虽酷暑炎热,而人体阳气充斥于外,内则相对空虚,饮食反宜温不宜寒,温则养护脾胃,寒则克伐阳气,如此也是“春夏养阳”之道。因此夏季饮食上,宜食热餐,少食生冷。冷饮看似能清热祛暑,实际清暑不足,反而寒凉易伤及脾胃。脾胃受损,清气不升,易生痰湿,而诸如肢体困倦、精神萎靡、大便稀溏等症状,多是由于饮食不当,伤及脾胃所致。因而《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云“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同时,生活之中,应注意饮水,小口慢饮,温冷适宜,一则祛暑,二则补充津液;不能大口豪饮,不可贪凉饮冷。若有头晕、乏力、口渴等不适,应立即避开烈日,移至阴凉之处,解开衣扣,以散热、缓解不适。身边可常备如人丹、风油精、蕾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祛暑药品。
夏令炎热,祛暑清热的食物自然不可缺少。暑气炎热蒸腾,易耗气伤津,因此宜食用解暑清热、生津止渴的瓜果,如西瓜、乌梅、草莓、荔枝、*瓜等,可直接使用,可榨汁饮用,也可相互拼杂,方法不一。需要注意,诸如荔枝、龙眼、橘子等水果,虽然能生津止渴,其性偏温,常吃易引起咽痛、口疮等问题,因此食用时当适可而止,不可贪吃。瓜果之外,可自制养生粥食用,不仅能解暑生津,还能调养脾胃,诸如绿豆、荷叶、莲子、百合、慧茵仁等食材。依个人喜好,任选二、三种,与粥同煮。值得一提的是,绿豆、赤豆清热祛暑效果颇佳,盛夏之时,不妨常备绿豆汤或赤豆汤,代茶饮用,乃是祛暑佳品。
夏季之中,暑热盛行,热气太过则为邪为害,若热邪亢盛,扰动心神.则心烦不安、口舌生疮,小便*赤等,可食用清热泻火之品,使热邪从小便而出,如绿豆、冬瓜、白菜都有此功效。若素有心病,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奋,宜温之、补之,补心可用小麦、大枣、柏子仁等,温阳宜用肉桂、龙眼肉等。
此外,由于夏季炎热,新旧更迭加快,食物容易腐败。因此日常饮食上,应选择新鲜食物,陈旧、隔夜、酸腐食物不可使用,若饮食不当,则会导致腹泻,甚则肠炎、痢疾等疾病。
03运动调养
与春季相比,夏季阳气盛大,人体气血旺盛,因此,晨起运动的幅度可舒展大方、增大开阖,以达到抻筋拔骨、畅行气血、壮大阳气的目的。夏季运动方式较春季更为丰富,诸如慢跑、打拳、抽陀螺等,运动渐大,不避日光,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无厌于日“。但仍需适可而止,不能大汗,以免耗伤津液,甚则伤阴中暑。除跑步、打拳之外,若不胜烈日,户外游泳亦是佳选。游泳不仅可以消暑,还具有强身健体、协调四肢的功用。游泳前需准备热身,使全身筋骨、肌肉活跃,以免入水后由于水温不适,引起腿部拘挛疼痛等意外。游泳消耗体力较大,因此锻炼与休息应交替适宜。而由于水温与体温存在差异,体弱之人应先以水拭身,逐渐适应水温后入水,并且游泳时间不必过长,适当上岸休息,接受日光以恢复体力。夏季中,合理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相反,若一味好静,缺乏锻炼,阳气无法充盛,则不利健康,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心”。
动能养生,静则亦然。夏日气温渐高,若不胜高温、不能运动,则恬静修养,同样可调养身心,午休之后,或信步于林阴花冋,或垂钓于溪水河边,或品茶于静亭雅阁等;晚饭后,树下纳凉、读书习字、品诗赏画等,虽不能活动气血,舒活筋骨,但静则养心,宁则养神。
04情志调养
夏季养神的关键是“使志无怒”。夏季的3个月,天地之气交会,万物繁荣,人们的精神情绪也应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饱满,以顺应夏日自然繁茂之势。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人的气血因自然界阳热之气的推动而趋向于体表,人的情志亦因之外泄,因此夏季应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由此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夏气通于心,故夏季暑热之时,若避之不及,易扰乱心神,使人烦躁不安,此时调心宁神尤为重要。方法上可调息守静,气息深长,从而静心;或登高而望,使心胸开阔,神志宁静。如此则心静而身凉,避暑与调神兼得。白居易在《消暑诗》中即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另外,炎炎夏日,往往令人心烦生怒,为此遇事戒怒最为重要,怒虽为肝志,但怒气一发,不仅伤肝,亦乱心神,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故“使志无怒”的关键是保持心神的宁静。
此外,夏季的精神调养宜保持神清气和及乐观而积极向上的情绪,一则长养阳气,二则调养心气,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心……在志为喜°”但也不可宣畅太过,遇事情绪不可过激,勿大喜大怒而影响气机,使心神涣散。反之,也不可过于消极,若遇事懈怠消极,稍有不顺则懊恼忧郁,或喜怒不溢于色,压抑情志,亦有碍气机宣畅,甚至影响五脏气血流通,
皆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