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自古以来形成了许多节日风俗民情,端午节就是朝鲜族的四大民间节日之一(春节、上元节、端午节、秋夕节)。朝鲜族指端午节为重午节、天中节、端阳、戌衣日或水濑日。
朝鲜族端午节的内容和汉族的端午节有着不同的内容,如姑娘用菖蒲水洗发、插菖蒲簪,意在避邪,并举行荡秋千、踏跳板、摔跤、踏青歌舞、庭院歌舞游戏,当然饮酒放歌欢舞那也是民族聚会的内容了。下面,我们就从饮食、采集、运动三方面来了解朝鲜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饮食
农历每年五月五日,是朝鲜族端午节。“端午”意为“初五”当天日出之前,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编辫阴干,日后作药或薰蚊驱虫用。制作传统食品打糕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打糕用蒸熟的糯米或粘*米捶打制成,做打糕有专门的木槽或石槽,以打糕锤在里面捶打,糕要打得软粘适度,然后切成小块,滚上豆沙,或油煎加糖,或直接蘸糖与蜜,都非常可口好吃。
端午节到来的时候,许多农户和果农有奇特的习俗,那就是果树的树杈间夹上石头,此举叫做“嫁果树习俗”,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果树开花结果之后,防止树杈太密,树上的果实不充实,目的是让果树长得更壮实,果实长得又大又好,祈求果树丰收的美好心愿。
端午节的采集活动
端午节清晨,妇女们相约到野外采艾蒿和益母草,也是一种端午节的习俗。因为益母草和艾蒿都是中药材,在端午时节采集的药效最佳。端午节采集后阴干的药蒿,主要治疗肝炎、高血压、中风、腹痛、湿疹、骨外伤、扁桃体炎、腰痛病、痔疮等疾病,还有净血作用和杀菌、镇痛、驱虫等多重功效。
节日的清晨,母亲要为婴儿的手腕上系绿线,俗称系长命缕。儿童戴丝绸等料做的香囊,以此来避灾祛病。有的人家还给猫的脖子上拴绿线,据说可以避免猫往家里叼蛇。门窗上插桃枝艾草,也为消灾避邪。过去在端午节,家家要在门楣和窗框上挂*布做的猴子,据说能够避兵祸。以猴为避灾祛瘟的吉祥物,在我国古代早有,《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即是“避马瘟”的谐音。
朝鲜族传统民俗认为五月是瘟疫开始的季节,端午早上的露水有驱瘟辟邪的功效,所以要早起在户外踩踩露水。当天日出之前,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编辫阴干,日后作药或熏蚊驱虫用。用桃树枝、艾蒿、蒲草扎成小捆,悬挂于门楣、中堂。也是避瘟疫,驱邪气,顺顺利利之意。
端午节的体育活动
节日的民间体育活动主要有荡秋千、跳跳板和摔跤。前两项主要是青年女子参加,摔跤则是小伙子大显身手的项目。跳板长5米左右,架在30厘米高的木架上,两个娱乐者各站木板的一端,轮流起跳,互相弹起,跳得越高,表演的花样越多,越受赞扬。
朝鲜族的摔跤独具特色,有两种大同小异的摔法。一种是摔跤手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畹上。布带多为彩色。开始摔跤,互搂腰部,以摔倒对方次数的多少定胜负。
另一种是摔跤手各备一条麻布或白布带,带长3米左右,约90厘米围系在腰部,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米长的带子。比赛时右膝着地,左膝弯曲,双方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大腿上的那圈带子)听到裁判哨声,双方站起,进行比赛,一般是三战两胜决定胜负。在摔跤场上,不论是摔跤手,还是观众,都可以参加比赛,有点打擂台的味道,所以很吸引入。
朝鲜族端午节习俗属于保留比较完整的传统的民间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一个民族的民间习俗,最能反映整个民族的民族信仰、民族心理,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