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把大鱼大肉拼命往我们的肚子里塞。
而我们生病受伤的时候,反而有一种叫“发物”的千万不能吃。
可是,问题来了,好像好吃的东西,都是发物。据说,吃了发物,会让伤口不愈合,疾病加重。
这可怎么办?
那么到底什么是发物?
它真的如我们想象中的会诱发身体的某些隐疾,甚至加重现有病症吗?
其实“发物”来源于许多中医典籍。
比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
虽说以上食物大多都是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但是在身体虚弱亟待恢复之时,为什么这些食物又会加重病情呢?
现代医学到底有没有“发物”?
人体的免疫力,重要的组成就是血压中的“免疫球蛋白”,发挥着对抗疾病的作用。
听到这个名称,就知道“免疫球蛋白”的构成就需要机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但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牛羊肉、鱼虾,都是所谓的“发物”!“发物”几乎囊括了大部分营养丰富的食物。
这不是免疫力和“发物”相互矛盾了么?
“发物”和“忌口”,有什么区别?
其实,“发物”最早来源于传统医学和民间习俗而总结出来的“忌口”,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对应不同的事物忌口。
比如说:
1、腹泻、便秘、胃肠功能不好的患者,少吃葱、姜、蒜等辛辣和糯米、油炸食品、烧烤、坚果等等食物;
2、过敏的患者(如荨麻疹、湿疹),需要暂时告别海鲜、鱼、虾、蟹、鸡蛋等食物;
3、痛风的患者,更要减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海鲜、豆类、紫菜、香菇等等;
4、糖尿病患者,就不要吃淀粉、米饭、甜品等升糖水平高的食物。
其实,所谓的忌口就是在特定疾病期间,不吃特定的食物,没有绝对的“忌口”!
吃的好肿瘤长得快,不吃饭肿瘤长得慢?
曾经有一种说法,吃的多肿瘤就长得快,所以肿瘤病人不能多吃。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必然与正常组织争夺营养,而在这场争夺战中,正常细胞永远是失败者,所以如果不进行营养支持,首先受损的往往是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
很多人认为癌症病人只能吃素,或者不能多吃,其实素菜里的主要是纤维素,有效的营养成分含量是非常有限的,熊猫一天需要吃30公斤竹子,而牛羊更是从睁开眼睛就开始吃草,直到睡着。人类的食量,如果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脂肪,是一定会缺乏营养的,特别是对于癌症患者。
所以,癌症病人需要高蛋白饮食,避免蛋白质吸收不足、肌肉流失;油腻的食物也不是癌症患者的禁忌,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甘油也是人体能量储备的重要成分;甚至为了鼓励癌症患者多进食,习惯吃辣的患者,也不应该禁止吃辣。
不吃饭饿死癌细胞,癌细胞确实会被饿死,但是,先饿死的一定是患者本人。
人体的复杂构成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发物”和“非发物”,单纯以是否“发”来决定是否吃某种食物,未免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食物的量、烹饪方法、摄入时间都对免疫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刚做完手术就一碗肥腻的鸡汤喝下去,引起呕吐和腹泻,可不能赖到“发物”上来。
对于大病初愈的人来说,胃肠道功能紊乱,短时间进食高蛋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恢复饮食当然需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