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东涛原创
浮脉主表,也主里,看起来是个矛盾,又主表又主里,那他到底主个啥?其实很好理解,当有表证时,浮脉主表;没有表证,只有里证,那就主里。
怎么理解呢?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比如出现了恶寒,发热,头痛,流鼻涕,身痛疼,这些外寒证,那就是表证的脉,当然水肿,痤疮,湿疹也算表证,如果同时脉浮,这些病也需要解表。所以不是见了痤疮就必须用连翘,金银花;也不是见了湿疹就必须用荷叶,藿香;也不是见了皮炎瘙痒就必须用蝉蜕,防风;必须要脉浮才能解表。如果脉沉滑数的痤疮,那就必须用大承气汤加减;见了脉沉滑的湿疹,必须要用茯苓,薏仁,泽泻化里湿才能见效;如果皮炎瘙痒,脉沉弦数,用白芍,石决明平息内风止痒效果也更佳。所以辫脉,不仅仅在于辫病和证,还可以用于遣方用药。
定了浮脉,还要定迟数,有力无力。浮而无力,迟,有表证,多是气虚之人外寒风寒,桂枝汤或者*芪桂支汤,甚至后世的补中益气汤都可以治疗。如果没有表证,出汗,乏力,多属于气虚不能收敛,可以用生脉饮加减,明显阳虚可以加智仁,补骨脂;气虚明显,可以加*芪,白术,防风;为何生脉饮是最好的基础方?因为五味子具有收敛气机的效果,比一堆滋阴药加补气药效果好。
如果浮数有力,见发热汗出,咳嗽鼻塞,说明表实兼热,一般银翘散比较合适;当然外感风寒化热,也会浮紧而数,伴有烦躁的大青龙汤证。但是两者的区别是患病初期有没有口渴汗出。
当然,临床上,还有很多不标准的浮脉,比如轻取浮,重按反而滑。如果这是外寒患者,那就是伤寒论说的酒客家换了伤寒中风证,桂枝汤不得与之,那怎么办?不治疗了!不可能得事,仲景没给治疗大法,其实也不难,桂枝汤加二陈汤就可以了嘛,就是表证和太阴痰湿里证,二方合用就可以了。
所以学中医,要成为合格大夫,或者想成为一方名医,我认为还是要学好脉学,特别是年轻大夫,如果学习不好,没有病人,那就只能郁郁不得志,甚至改行了。
以上内容属于作者观点,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指正。
摘录自纪东涛医师《掌握四种脉法跨入中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