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气温居高不下,在玉林街头可以看到市民外出时各式防晒“武器”纷纷上阵。尽管如此,各种晒黑晒伤现象仍屡见不鲜。更严重的,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引起皮肤过敏,甚至是湿疹、痤疮等皮肤病的暴发。究竟该如何科学防晒?有哪些有效的防晒方法?记者就此采访医院皮肤美容科主治医师李斯朗。
为何要防晒?
“防晒,防的不是太阳光,而是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李斯朗介绍,紫外线是波长在nm到nm之间的太阳光,根据其波长范围和生物学效应,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其中,紫外线UVC和大部分UVB被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只剩UVA和少量UVB能辐射到地面。UVB透射能力弱,只能到达皮肤表皮层,是引起皮肤红斑及炎症的主因;UVA能透射到皮肤真皮层,辐射强度大,激活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是引起皮肤晒黑的主因,其损伤作用相对缓慢但具有积累性,加速皮肤老化。简而言之,UVB会让我们皮肤发红,时间久了有痛感;UVA会让我们被晒黑,让我们皮肤更容易老化。此外,对于一些特异性敏感体质的人,紫外线还会诱发光变态反应疾病,引起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等,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过敏”。“如果身边有朋友说自己对阳光‘过敏’,千万不要认为是她‘矫情’,对她来说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李斯朗说。
防晒遵循三原则
那么,如何科学防晒?李斯朗表示,日常防晒主要分为规避性防晒、遮挡性防晒、防晒化妆品三种,即一躲、二遮、三涂抹。李斯朗建议,应避免在上午9时至下午5时之间暴露于阳光下,因为这段时间内的紫外线照射强度最大。其次是遮蔽,在户外时尽量寻觅阴凉处,并配合防晒衣、防晒帽、遮阳伞等物品遮挡紫外线。最后是涂抹防晒护肤品。
防晒品涂抹后产生防晒效果需一定时间,一般在出门前15分钟提前涂抹产品,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食指头大小量足够一次涂抹全脸。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晒产品,包括面部、脖子、露出的上下肢等,总之露得越多,需涂得越多。此外,紫外线也会导致毛发干枯粗糙,失去弹性和光泽,头发上可喷防晒产品。
正确选择防晒用品
夏季高温天气,让市场上防晒霜、防晒衣、遮阳伞等防晒用品进入了热销期。那么,购买防晒用品时,要注意什么呢?李斯朗表示,防晒霜的选择主要看它的防晒指数,SPF还有PA这两个数值。SPF是根据数值来表示,数值越大防晒效果越好,PA则是通过加号来表示,它后面的加号越多,表示它的防晒黑效果越好。日常防晒,选择SPF30、PA+++的防晒产品已经足够了,而人们要在户外游泳或者长时间在户外暴晒时,最好选择SPF50、PA++++并且有防水功能的防晒产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防晒指数越高的产品,给皮肤带来的负担也越重,很容易导致过敏、堵塞毛孔、出油等肌肤问题。
类似防晒霜的SPF,防晒衣等遮挡性防晒也有一个分级标准UPF,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越大,防紫外线辐射的性能越好。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中规定,只有当产品的UPF值大于40,且UVA(紫外线的一个波段)值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如果发现挑选的防晒衣上没有UPF标识,那就不是合格的防晒衣。“尽量购买有透气设计的防晒衣,否则防晒效果再好的防晒衣如果透气性能不佳,穿在身上会有严重的闷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