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都是自然灾害的高峰期,台风、龙卷风、洪水、干旱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今年,由于台风“烟花”影响,河南省连日遭暴雨,强降雨带来了洪灾,多地地铁站、马路被水流淹没,房屋、车辆等被洪水冲走。
据初步统计,截至24日16时,河南此轮强降雨已造成全省个县(市、区),约.5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人数达到58人、失踪5人,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
暴雨、洪灾之下,健康安全隐患不得不防!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特别提醒:暴雨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设施;
细菌、病*、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洪水过后的“疫病”隐患01肠道传染疾病
曾有一项研究对“年-年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疫情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结果刊登在英国《Expertreviewofanti-infectivetherapy(抗感染治疗专业综述)》上。
该研究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带来的疾病中,有一半以上为腹泻相关的肠道传染疾病。
灾后外界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各种微生物、细菌更易大量繁殖,若不注意,饮用了带有细菌的食物和水,就可能会感染包括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在内的多种腹泻疾病。
河南水灾过后,随处可见的积水、生水可能成为传染病最直接的传播渠道。用生水冲洗蔬菜水果、洗锅、刷碗,则非常容易引起食物中*和介水传染疾病。
另外,由于灾区食物的供应和运输会受到影响,有些人本着节约的原则,可能会食用一些受潮,或是被生水浸泡过的食物,这也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02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可长期存在的疾病。形成这类疾病的病原体、传播媒介和宿主一般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更易在动物中传播,但当人进入疫源地时,也可能被感染。
洪灾发生后,由于灾区群众精神心理压抑,居住环境差、饮食不规律,机体对传染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了自然疫源性疾病,更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疾病的爆发。
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等。
1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引起,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洪灾过后,携带病*的鼠类分泌物、排泄物等随着污水流动,一旦被人体吸入或经粘膜接触后就可能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
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三红: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呈酒醉貌
2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皮肤和黏膜一旦接触含钩端螺旋体的疫水后更容易被感染。
临床表现:
急起高热、全身酸痛、极度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触痛、腓肠肌压痛等。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显的肝、肾、肺弥漫性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3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因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多发生于7~9月份。水灾后,吸血虫可能借由疫水传播,人体与被污染的疫水接触,就可能被感染。
临床表现:
与疫水接触处皮肤发痒,有红色小丘疹、咳嗽、胸痛等症状。
03皮肤病
皮肤癣病
洪灾发生时,由于灾区群众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被破坏,更容易诱发真菌的感染,引起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
毛囊炎、脓疱疮等细菌感染
洪水中常有一些漂浮物,在抗灾过程中,极易出现磕碰的情况,从而导致外伤。金*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极易从创口中进入,引发毛囊炎、脓胞疮等细菌感染疾病。
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
由于洪水中含有很多细菌、真菌、污染物,本身就存在过敏的人群一旦接触,更易引起包括湿疹、皮炎、红斑丘疹等在内的皮肤疾病。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随着台风“烟花”的缓慢行进,本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台湾等地将仍有强降水过程,了解极端天气下的如何安然度过,才能防患于未然。
3大“预防方”,人手一份
洪灾过后,各种传染疾病高发,但相对而言,免疫系统较差的人群被感染的几率会更大。要防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重中之重。
除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增强体育锻炼之外,还可以尝试用一些中医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免疫水平。
01茶饮方:健脾补肾
中医认为,肾和脾分别是人体先天及后天之本,调补好这两个脏器,也有助于激活自愈力,帮助抵御疾病。
石斛、*芪、三七各15克,煮水喝。
石斛补益脾胃、滋阴养生,能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芪能补气健脾;三七活血化瘀。三者搭配,非常适合免疫力低下,容易染病,面色萎*、消瘦体倦的人群饮用。
02饮食方:提高免疫力
4-5颗核桃、一小把黑芝麻、一小把薏米、1个鸡蛋和适量牛奶
将所有原料配合,一起煮粥,或者将颗粒物打碎煮熟食用。
核桃能补肾固元;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薏米健脾胃、祛湿气;牛奶和鸡蛋能补充蛋白质,提供能量。此款粥很适合中老年人作为早餐食用。
03按两穴:防病保健
足三里
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调气血、补虚乏,防病保健。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可以每日按压1-3分钟,也可以在足三里进行艾灸,每次15-30分钟。
神阙穴
补元气、通络活血,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
肚脐中央。每晚睡前,保持空腹状态。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下,再反方向揉一遍。
俗语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重视抗洪救灾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学习好防疫、增强免疫力的知识,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家人、社会做贡献。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