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一则报道说某品牌的婴儿用品里,因为“滑石粉”的缘故而导致罚款。
相信有的朋友都知道,因为粉体细腻,滑石粉常被用在一些爽身粉里,那是什么缘故,导致它外用也出现问题呢?
其实,在中医药系统里,滑石粉早就是一味中药,不但外用还能内服。就像著名的解暑方剂六一散,就是由“六份滑石一份甘草”组成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一下滑石,以更好地避免某些错误。
从来源上说,滑石属于硅酸盐类矿物,入药者是滑石族滑石,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镁,此外还有一些氧化铝、氧化镍。
中药使用滑石时有两种炮制方法,一种是直接研末,一种是水飞。
其中水飞是比较“高级”一点的炮制方式,就是把滑石放在水磨里加水磨碎,静放一段时间让其自然沉淀,去掉水后,把下面的固体拿出来压碎晒干,可以去掉大部分杂质,粉体也更加细腻。
传统本草家认为,滑石性味甘淡而寒,能入膀胱、肺、胃三经,主要就是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而清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因热而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滑石的评价是: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谈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
归纳一下历代医家对滑石的使用经验,大致也不外于如下几个方面:
1、利尿通淋:
滑石常被古代中医用于各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这是由于滑石性寒而滑利,寒凉而清热,滑而能利窍,所以能够在清膀胱热结的同时,还能通利水道,为中医湿热淋证的常用药。
代表方剂如滑石散,也就是水飞滑石一味,只是需要用木通煎汤送服,适用于中医热淋。
在一些石淋证候里,滑石还常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配伍,代表方剂如二金排石汤。
2、清解暑热:
古代人们的卫生水平低下,夏季劳动时,中暑的几率比较高。而滑石甘寒之性,很是适合用以清利各种暑湿,湿温。
甘寒的滑石化湿既能利水,还能解暑热,是古人防止暑湿的必备佳品。
比如暑热烦渴、小便短赤之证,滑石和甘草配伍,也就成了六一散;
如果是湿温引起的胸闷、气机不畅,滑石又可以和薏苡仁、白蔻仁、杏仁等配伍,如三仁汤。
3、收湿敛疮:
滑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镁,这种无机盐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古代中医也发现了这个特点,常将其用于各种湿疮、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这时候,滑石需要外用才能具备收湿敛疮之功,既可单用,也可以和煅石膏、炉甘石、枯矾等配伍为末,做成一些散剂外用。
从这些使用经验我们可以反过来看滑石的性味特点。
历代本草家都说它甘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寒能清,重能降,滑能利,所以成为历代中医手里清热滑降、利水通淋的要药。
由于滑石能清热利水、而又有解暑之能,研末外用,还能收湿敛疮,其使用也就基本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滑石性味寒凉而且滑利,如果是脾胃虚弱、热病伤津、甚至滑精诸症,是很不适合使用的。
有的朋友看到它“收敛”的功用,就以为它还能固涩止脱,但需要明确的是,滑石的收敛只体现在外用的情况下。
介绍几个和滑石有关的方剂:
1、六一散:六份滑石,一份甘草,适合小便赤涩、感受暑热,身热心烦及口渴,也可以有腹泻。
2、鸡苏散:甘草、滑石、薄荷叶,一起为细末,适合伤寒中暑而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