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俗称折耳根,地下茎匍匐生长,嫩茎叶及肥嫩的根茎凉拌或煮汤后味道鲜美,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化食顺气、镇痛、止咳、驱风、健胃等功效,并能预防流感、肺炎、湿疹等多种疾病。
大棚栽培鱼腥草,m2产肥嫩的根茎~kg,按市场平均价5元/kg计算,收入~元。现将鱼腥草特征特性及大棚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植物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鱼腥草植株高15~40cm,地下茎匍匐生长,白色。茎上部直立,基部伏生,紫红色,无毛。叶互生,心形,长3~8cm,宽4~6cm,先端急尖,全缘,老时上面微带紫色,下面紫红色,两面除叶脉外均无毛;叶柄长1~3cm,常有疏毛;托叶膜质,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连合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3cm,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总苞,长1~2cm,花小而密,两性,无花被,苞片线形;雄蕊3枚,花丝细长,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分离。蒴果壶形,顶端开裂。种子卵圆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2生物学特性
鱼腥草原生于低湿洼地、水沟边、田埂,对水分要求较高,整个生长期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在温暖阴湿环境下生长较好,怕霜冻,地下茎较耐寒,在-15℃以下可越冬,12℃开始萌发,生长适温16~25℃;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好。
2选地搭棚
2.1地块选择
选择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肥力适中的沙壤土。
2.2搭棚
搭建钢管大棚,坐北朝南,长30~40m、宽6.5m、高2m。
2.3繁育种苗
4~5月,将野生鱼腥草根状茎剪成8~10cm长、具有2~3个以上腋芽的小段,并留须根。在苗床里按行距20~25cm,开5~8cm深的浅沟,将剪好的根茎按8~10cm株距排放于沟中,盖土6~10cm,适时遮荫,保持苗床湿润,15~20天后出苗。
3整地、施肥及播种
3.1精细整地
彻底清除杂草及前茬作物根、茎和枯叶,深耕晒垡,深度25~30cm。播种时,深翻耙平,做到地块疏松、平整。
3.2高畦栽培
根据大棚的走向,在棚内起4个长10m、高20~25cm、宽1.2m、间距40cm的畦,畦面开4条宽15cm、间距20cm、深10~15cm的播种沟。
3.3施足基肥
m2需腐熟牛粪、鸡粪等农家肥~kg、草木灰~kg、磷钾复合肥~kg。将腐熟有机肥和磷钾复合肥混匀后直接施在播种沟内,然后盖2~3cm厚的土,整平后播种。
3.4播种
9月初播种,选择带1~2个芽眼、粗壮、未受损伤的地下老茎作为种茎,按40~50kg/m2的播种量均匀播在播种沟内;浇透底水,然后在种茎上盖6~7cm厚的土。
4田间管理
4.1控制温度
10月底扣棚,出芽前,白天18~20℃,晚上16~18℃,当80%~85%的芽口出土后,温度20~25℃,适时通风,防徒长。1月份,大棚内加盖拱棚覆盖棉毡保温。4月底,揭掉大棚膜,防治(超过30℃)烧苗。
4.2水肥管理
整个生育期内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成活至封行前,m2追施尿素8~10kg作苗肥,茎叶生长盛期,m2追施复合肥10~15kg。以后改为根外追肥,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天喷施1次,共4~5次。整个生育期不浇灌被污染的脏水,禁止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硝态氮(硝酸铵)等,采收前30~35天内不施任何肥料。
4.3摘除花蕾
地上部徒长时,及时采收嫩茎叶,开花现蕾时及时摘除花蕾,以免花蕾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的生长。
4.4病虫害防治
鱼腥草极少发生病虫害,一般不需药剂防治。偶尔遇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倍液进行浇施。
5适时采收
以地下茎作产品的,12月陆续采收;采食嫩茎叶的,4~10月均可采收。
6、病害防治
鱼腥草一般没什么虫害。常见病害有白绢病、根腐病、紫斑病、叶斑病等。一般栽培的1至2年内病害少见,从第3年开始才会陆续出现上述病害。应及时连根带土挖出病株,穴位内撒五氯硝基苯消毒;再在大田喷1∶1∶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剂倍液,或用50%的托布津、50%退菌特至倍液进行喷施。
7、鱼腥草收益及市场前景
鱼腥草既可作为野生蔬菜进行产业化生产,深入开发利用,也可作为医药原材料,加工成西药针剂或中成药,因此目前具有较为理想的市场前景。种植鱼腥草见效快。长江中下游地区2月底至3月初栽植,定植3个月后即可分批采收,也可破季栽植、收获。亩产公斤左右,目前才上市批发价8元/斤,年收入达12万元。因其有鱼腥味,生长期间未发现有病虫害,属无公害无污染蔬菜,市场畅销,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