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湿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生姜大蒜葱白八角,从中医角度来看,
TUhjnbcbe - 2024/10/5 17:17:00

分享来源:懒兔子

一、生姜

味辛,微温。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腹痛,呕吐,鱼蟹中毒。

1、生姜(10~15克切丝)煮粥(米50~克):温中散寒和胃,治疗反胃呕吐。

2、生姜(5~15克)、葱白(3~5茎带须)煮水:温胃散寒,治疗外感风寒。

3、生姜(10~15克)、山楂(5~10克)、红糖(15~25克)煮水:温经活血,治疗痛经。

4、生姜适量切末敷肚脐:治疗晕车。

二、大蒜

味辛,温。功效:消肿,解毒,杀虫,消食,止吐止泻,止咳祛痰。

主治:脘腹冷痛,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痢疾,泄泻,钩虫病。

1、大蒜(3~5瓣)煮水:攻冷积,治疗暴泻腹痛,咽痒咳嗽。

2、捣蒜(2~3瓣)贴敷涌泉穴:治疗鼻涕鼻血不止。

3、独头蒜适量捣烂拌麻油:治疗一切肿毒。

4、陈年老醋泡大蒜(3:2):治疗心腹冷痛,虚寒泻痢。

三、葱白

味辛,温。功效:发散表邪,宣通阳气。

主治:伤寒头痛,面目浮肿,二便不利,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1、葱白(3~5茎)煮水:治疗外感风寒,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乳痈初起。风寒头痛连须煮水。

2、葱白(连须3~5茎)煮粥(米50~克):治疗小便不利,外感风寒。

3、葱白(10~15茎)炒热布包熨小腹:治疗小便闭胀。

4、葱白适量捣烂和蜜调敷:治疗一切肿毒。

四、辣椒

味辛,热。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食。

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痛,冻疮。

1、辣椒适量,捣烂外敷:治疗冻疮未溃。

2、辣椒(2~4个)煎水温洗:治疗冻疮初起尚未溃烂。

五、胡椒

味辛,热。功效:温中除湿,化冷积,止冷痛,消寒痰,解毒。

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呕吐清水,泄泻。

1、胡椒(3~10克)煮水:治疗心腹冷痛,吐清水。

2、胡椒(3~10克)葱白(3~5茎)煮水或面条:治疗外感风寒感冒。

3、白酒浸泡胡椒(9:1):治疗冻疮。

4、胡椒适量研末外敷:治疗蜈蚣咬伤。

5、胡椒(20~30克)煎水外洗:治疗阴囊湿疹。

6、胡椒(3~6克)生姜(5~15克)煎水:治疗反胃呕吐。

六、花椒

味辛,温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用:湿疹,阴痒。

1、花椒醋(1:4)煎含漱:治疗牙痛。

2、花椒、小茴香炒后研末(1:2):每服3~6克,治疗肾阳虚腰冷痛。

3、白酒浸泡花椒(9:1)一周:外涂治疗秃顶。

4、花椒、胡椒研末(1:2),用白酒调成糊状敷肚脐:治疗寒凝气滞之痛经。

5、花椒微炒6克、乌梅9克煎水:治疗蛔虫病。

七、小茴香

味辛,温。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杀虫消食。

主治:寒疝腹痛,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胃寒呕吐。

1、小茴香(30~50克)炒热布包外敷:治疗寒证腹痛、疝气。

2、小茴香30克煮水:治疗盆腔积液。

3、小茴香(3~10克)、肉桂(3~6克)煎水:治疗腹冷痛,痛经。

4、小茴香(3~10克)、生姜(3~10克)、陈皮(6~15克)煮水:治疗寒性腹胀不消化。

八、桂皮

味辛,甘,温。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等。

1、桂皮(3~10克)水煎服:治疗寒性腹痛、腹泻。

2、桂皮适量研末水调外敷:治疗跌打损伤。

3、桂皮(3~6克)、山楂(5~10克)煮水:治疗饮食停滞。

4、桂皮(3~6克)、葱白(3~5茎)、粳米(~克)煮粥:治疗风寒感冒。

九、八角

味辛,甘,温。功效:调中开胃,散寒止痛,杀虫辟秽。

主治:寒疝腹痛,肾虚腰痛。

1、八角盐炒后研末食:每服3~6克,治疗寒疝,肾虚寒性腰痛、尿频。

2、八角(3~10克)煮水:治疗寒性腹痛吐泻。

3、八角适量,盐炒后布包外敷:治疗寒湿腰痛。

十、草果

味辛,温。功效:燥湿,温中。

主治: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腹泻。

1、草果(3~6克)煮水:治疗寒湿腹胀。

2、草果(3~6克)、生姜(3~10克)煮水:治疗寒湿阻滞食欲不振,呕吐反胃。

十一、盐

味咸,寒。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1、盐适量炒热后外敷:治疗外感风邪身体疼痛,腹部胀痛,手脚抽筋。

2、盐擦牙:固齿,预防蛀牙。

3、洗脚水中加盐:预防脚气。

4、淡盐水漱口:治疗热证初期咽喉肿痛。

4、淡盐水空腹服用:清胃火,通便。

5、豆浆加盐(40:1):治疗中暑昏迷。

6、盐末调敷:治疗蚊虫叮咬。

7、浓盐汤灌服(10:1):催吐。多食伤肺。

十二、醋

味酸、苦,温。

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消食。

主治:产后血晕,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1、醋调大黄末适量外敷:治疗各种肿毒。

2、一口醋缓缓咽下:治疗打嗝。

3、醋加热后缓缓吞服:治疗吐血鼻血。

4、醋适量外敷:消痈肿,治疗烫火伤。

十三、酱油

味咸,甘。功效:清热解毒,除烦。

主治:外用于水、火烫伤和蜂、蚊蜇伤,止痒消肿。

1、酱油开水调服(1:10):治疗胎气上冲,虚逆呕吐。

2、酱油适量涂抹:治疗水火烫伤,蚊虫咬伤。

十四、麻油

味甘,凉。功效:润燥、解毒、止痛、消肿。

主治:肠燥便秘,痈肿疼痛。

1、麻油(10~20毫升)内服:润肠、润肺。

2、麻油适量外用:辅助治疗烫伤、烧伤、疮等。

3、用消毒棉球蘸取香油适量涂于鼻腔患处:保护鼻腔,对鼻炎有好处。

4、喝纯麻油(10~20毫升):减轻烟酒毒害,保护嗓子。

十五、白酒

味辛,热,甘,苦。功效:通脉,御寒,行药势。

主治:气滞,血瘀,风寒湿痹。

1、白酒适量涂在跌打伤处(未破溃处)轻揉:能舒筋活血,消除疼痛。

2、蜂蜜少许,和酒服用(1:10):治疗妇人遍身风疮作痒。

3、暖酒适量淋洗疮上,一日三次:治疗蛇咬疮。

4、烧酒浸花椒(10:1),频频含漱:治疗风虫牙痛。

十六、黄酒

味辛,苦,温。功效:通经络,温血脉,行药势。

主治:各种寒证。

黄酒(50~毫升)加姜片(5~10克)煮饮:活血祛寒,开脾健胃。

十七、蜂蜜

味甘,平。功效:补脾润肺,润畅通便,缓急止痛,解毒。

主治:脘腹虚痛,肺虚燥咳,肠燥便秘,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1、蜂蜜适量外涂:治疗烫火热油伤。

2、少许蜂蜜用水调和后外涂(1:20):防止皮肤干裂。

3、蜂蜜(5~10毫升)加黑芝麻(10~20克)用水冲服:治疗肠燥便秘。

4、梨一个煮水加蜂蜜(3~6毫升):治疗肺燥咳嗽。

5、白萝卜(~克)心掏空,加入蜂蜜(5~10毫升)隔水蒸:润肺止咳化痰。痰湿重,中焦胀满者忌服。

十八、红糖

味甘,温。功效:补血,活血,散寒。

主治:虚寒腹痛,产后恶露未尽。

1、红糖(10~25克)热水冲服:治疗晕针,经期腹冷痛。

2、红茶(10~15克)冲泡后加入红糖(3~6克)、蜂蜜(3~6毫升):温中健胃消食。

3、红糖(10~20克)、红枣(15~25克)、花生(15~30克)煮粥(米~克):补气生血,适宜于血虚诸证。

4、生姜(3~10克)、梨一个煮水加红糖(3~6克):治疗小儿受凉感冒咳嗽。

十九、白糖

味甘,平。功效:润肺生津,补中缓急。

主治:虚性腹痛,肺燥咳嗽。

1、糖水冲鸡蛋:治疗因天气寒冷导致的咳嗽,久咳不愈。

2、一勺白糖舌下含化:治疗打嗝。

3、白糖适量涂在口疮表面:治疗疮疡肿毒。

4、白糖水温服(1:50):治疗喝茶过量引起的心慌头晕。

5、姜汁加白糖冲服(30:1):治疗虚寒腹痛。

6、米醋煮沸后加白糖(30:1),打入鸡蛋:健胃消食,滋阴补虚,适宜于妊娠呕吐或肝胃不和者。

二十、冰糖

味甘,平。功效: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祛烦消渴、清热降浊、养阴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肺热咳嗽、咯痰带血、阴虚久咳、口燥咽干、咽喉肿痛、小儿盗汗、风火牙痛。

1、冰糖放入食醋中溶化(1:20):祛瘀生新,消食健胃,清热去火,适宜于阴虚及血脉瘀滞者。

2、香蕉一个去皮后加冰糖(3~5克)隔水蒸:清热润燥,补中和胃,适宜于虚弱者便秘。

3、乌梅肉(3~6个)加冰糖(3~5克)浓煎:治疗热病阴伤后期。

4、梨一个加冰糖(3~5克)煮水: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姜大蒜葱白八角,从中医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