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祛湿”一词在养生圈已然成了一个流行词。
祛湿茶、祛湿膏、祛湿足浴粉、排水袪肿的经络理疗等等,关于袪湿的产品真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
而市面上所常用的祛湿类食品、饮品,一般成分多选用赤小豆、薏苡仁、茯苓、芡实、白扁豆、荷叶、藿香等。
以上食材均有利水消肿、排湿浊的功效。但东西虽好,却并不适合所有体质的人。
湿邪缠身,的确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但各类祛湿产品或理疗手段虽好,却并不见得人人适合。
在这些消费群内,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存在湿邪侵体的问题,还是只是因为流行,而盲目跟风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祛湿的那些事儿·!
一般而言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潮湿环境中的人群,或喜食油腻荤腥、贪食寒凉之物者,以及所处气候多阴雨时绵绵时,人体更易受湿邪所侵。
另外长期情绪低落,脾肾阳虚者,均可导致痰湿内生。
当我们身体出现湿邪时,可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困重、晨起头晕不清明、眼部或四肢的水肿、舌苔白腻、大便溏薄、湿疹等。
但具体如何判定自己是否体内有湿,并不能根据几句简单的宣传语就妄下定论。
所以祛湿茶虽好,也不能长期随意饮用。
哪些人不适合食用祛湿产品?
阴虚火旺者
此类人群本就存在体内津液的亏少,对身体的滋润、濡养能力下降。
比如常出现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等典型阴虚症。
此时若我们不仅不给自己的身体补充水液,反倒过饮袪水的东西,则只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缺水。
实热证
此类人群会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火过重,如长食辛辣之物、过度饮酒、秋燥袭体等,从而时常出现各类上火症状。
比如小便短少、大便干燥、鼻咽及肌肤干燥,或反复出现的咽喉肿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等。
症多由燥邪和热邪引起,而这二者最易伤人津液,所以此类人群更不宜过多食用袪湿类产品,否则只会是火上浇油。
对于我们来说,一般而言祛湿茶即使对于普通人群,我们也不宜长期饮用。
如果体内真的存在有湿邪困扰者,也应该中病即止。
且体内有湿,只是反应出了我们身体内部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找到生湿的源头,只有解决了根本问题,才能真的达到较好的防湿、祛湿效果。
所以如果不想被恼人的湿邪盯上,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选择湿气过重,湿度过大的居家环境。如无法避免,那么对于常用衣物和床上用品也应该时常拿出来晒晒太阳,以去除湿气。切不可穿发潮的衣服。合理饮食,不过度食用易伤人脾胃的辛辣油腻之品,应多食新鲜蔬果。不贪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生了寒湿,或损及脾阳,从而影响脾运化水湿的能力。少食甜食或不易消化的粘腻之品,比如奶油蛋糕、糯米制品等,易生湿热。多运动,通过出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出体内的湿气。但对于爱好游泳者,也应注意频率。因为游泳时会使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尤其是冬泳爱好者,都更易聚湿于体内。不熬夜,不宵夜,多去空气清新的户外走走,以维护我们五脏的健康。因为湿气的内生和运化,均与我们的脾、肾、肺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