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感咳嗽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小儿肺脏娇弱,卫外不固,极易感受外邪。风寒或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侵入,首先犯肺而咳嗽。若不及时治疗,则酿痰壅肺,易成咳喘重症。林氏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根据临床见症、发病新久、患儿体质,每用宣肺化痰,肃肺祛痰,润肺止咳,温肺祛痰四法,获得良好效果。
治咳四法,宣、肃、润、温
作者/林钦廉
01宣肺化痰此法用于咳嗽初起,邪在肺卫阶段。小儿外感,以风热居多,即使感受寒邪亦易从热而化,诚如叶天士所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主要证候为身热恶寒,流涕咳嗽,咽红充血,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数。治法是解表,宜辛温辛凉并用,稍加苦寒泄热。
临床根据时方杏苏散、桑菊饮、银翘散等加减化裁,制定出蝉苏宣肺汤,用药九味,以蝉蜕、苏叶、桑叶解表疏风,达邪外出;板蓝根苦寒清热,浙贝、前胡、杏仁、牛蒡子解表化痰,最适于表证初起之咳嗽,更有佛耳草一味是临床喜用之品,谓其性味平和,化痰止咳甚佳,无论何种咳嗽用之均效。
加减:热重加银花、连翘、*芩、焦栀,是方以疏散外邪为主,使表解正安,气机通畅,则不治咳而咳自止。
例1:金某,男,2岁。年11月15日诊。
新受外感,鼻塞流涕,咳嗽不爽,喉间痰滞,咽红充血,纳食减退,舌苔*腻,脉象浮数。治拟疏风宣肺。
苏叶5g,蝉蜕5g,白杏仁10g,前胡10g,桑叶10g,板蓝根10g,佛耳草10g,姜半夏10g,焦神曲10g,陈皮3g,陈胆星3g。
服4剂,咳嗽减轻,痰转松爽,胃纳稍苏,苔薄*腻,脉象浮滑。处方:荆芥8g,前胡8g,桑叶10g,浙贝母10g,白杏仁10g,板蓝根10g,炒莱子10g,陈胆星3g,陈皮3g,炒*芩5g,生甘草5g。
5剂后,咳嗽除,食纳增加,诸症悉瘥。
02肃肺祛痰此法用于痰多咳嗽。外感失于表解,肺气不得宣降清肃,痰随气逆,咳嗽频频,痰滞作恶,舌苔白腻或*腻,脉滑。
宗“肺以清肃下降为顺”之理,自拟苏葶四子肃肺汤,用药七味。其中甜葶苈一味,是泻肺消痰之佳品,经方以大枣相伍,畏其性猛;其实甜葶苈泻肺而不伤正,只要确属实证即可放胆用之,剂量用至10g左右,从未发生任何副作用。苏子降气豁痰,莱菔子祛痰下气,车前子化痰止咳,以上四子合用,功效卓著。旋覆花、陈胆星、海浮石肃肺清肺化痰。全方以清肃降气为主,气顺痰消则诸症自愈。
例2:孙某,男,10岁。年2月21日诊。
外感失于宣解,咳嗽迁延已1月,入夜咳甚气逆,喉间痰滞不爽,胃纳不振,舌嫩苔腻脉滑。治拟化痰肃肺。
甜葶苈10g,炒苏子10g,车前子10g,桑白皮10g,瓜蒌仁10g,海浮石10g,蒸紫菀6g,炒冬花8g,炒白前8g,炒*芩8g,鱼腥草15g,生甘草5g。
服7剂,咳嗽告平。仅胃纳欠佳。又来求诊,予以调理之剂善后而愈。
03润肺止咳此法用于咳嗽时久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小儿肺体娇弱,稚阴稚阳之体,气阴俱易耗伤。咳嗽迁延反复,干咳少痰或痰滞不爽,咽红充血,手心灼热,舌红苔薄,脉象细弦或细数。
根据肺喜润恶燥的特点,以沙参麦冬汤为基础,自拟百部润肺汤,用药九味。方中百部是润肺良药,治咳颇有效,但其味苦,小儿较难接受,故剂量一般不超过6g。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益气养阴,桑白皮、地骨皮为泻白散,合瓜蒌皮清肺热、润肺燥,甘草止咳,调和诸药。本方润肺肃肺,化痰宁嗽,对于肺之气阴两虚的小儿,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3:叶某,女,2岁。年11月8日诊。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屡受外感,反复咳嗽,迁延日久。近半月来咳嗽增多,早晚咳甚,咽红充血,舌红苔薄,脉象细弦。治拟养阴润肺宁嗽。
蒸百部6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甜杏仁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麦冬10g,佛耳草10g,炒冬花8g,炒白前8g,生甘草5g。
服4剂,咳嗽减退,咽红亦退,苔转薄膩,脉象小滑。治守原法,去甜杏仁易蒸紫菀6g,续服5剂。咳嗽告平。
04温肺祛痰此法用于小儿素有痰湿内蕴,逢风寒外来,引动内蕴之痰湿,发则痰鸣喘促者。此时非温不能散其寒,非宣不能开其壅,非降不能平其喘。
临床以三拗汤、小青龙汤加减,组成温肺汤,用药七味。以麻*、杏仁温开肺气;半夏温燥痰湿,细辛、干姜合用,使寒与痰俱得温化;白芥子辛散温通,祛痰力极强;甘草止咳,调和诸药。若辨证无误则效如桴鼓。温肺祛痰法诸药辛温燥热,小儿较成人为少用,因稚阴稚阳之体,用之不当,易引起副作用。
例4:胡某,男,6岁。年12月31日诊。
素体肺脾不足,痰湿内盛,患哮喘已历3载,日前外感诱发。咳嗽不多,喉间痰鸣作响,面色苍*,皮肤湿疹外发,舌胖苔腻,脉象浮滑。治拟祛寒温肺平喘。
炙麻*5g,化橘红5g,淡干姜3g,细辛3g,旋覆花6g,蒸紫菀6g,白前8g,炒冬花10g,炒苏子10g,杏仁10g。
服5剂,哮喘得平,咳除痰少,皮肤湿疹渐隐,胃纳欠振,舌苔薄白,脉濡。再两调脾肺以善后。
来源: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儿科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林钦廉。
如果您是一名乡村医生,有同样的委屈和感受,请您一定要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各行各业理解乡村医生,一定要分享,我要分享,为乡村医生代言,迫切希望有关领导的倾听和重视!
如果您是一位基层医生!请长按识别下方
?*帝内经75集全(视频)
?艾灸常用种症状大全
?常见疾病——健康小妙方
?中老年养身保健手册
五个叶子商城
失眠,是一个永远流行的话题,特别是现代生活压力大,导致失眠成了许多人的常态。
人为什么会失眠?其实所谓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什么是阳不入阴?
人的体表有一种气运行,中医称为卫气,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
就有点像是一个护卫一直绕着一个圆跑步,这个圆分为阴阳两面,白天他在阳面跑,晚上就在阴面跑,如果你失眠了,这个卫士就跑不进阴面,老在阳面打转。
失眠损坏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动而生阳,生阳即耗阴,长时间地耗阴,就会阴分枯竭,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结果不是“阴平阳秘”,而是“阴阳离决”。
如果把阳当作火,那阴就可以想象为锅里的水,长时间的活动,这把火就烧得久,锅里的水就一直烧,烧久了,肯定水都干了。水干了,锅就糊了,类比到人体,长时间失眠肯定会出问题。
阳不入阴几种分类
1、气郁化火型
表征:气郁化火也为肝气郁结,内热阻滞,所以会有潮热、头晕、心烦等一系列症状。
有些患者经常心情烦躁,这是因为体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
建议:这样的病人只需要服用清热的东西,再配上解郁的东西,就会有很好的疗效。
2、寒湿严重型
表征:如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舌苔发白,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流清鼻涕,流出的汗是凉汗,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等。
有些病人是体内寒湿较重,阳气进入身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睡得累,做很累人的梦。
建议:这样的患者,需要温补阳气,促进阳气推动阴液的运行,只要阳气足了,推动有力了,睡觉就感到轻松了。
3、阳不入阴型
一种是阴虚不能纳阳,一种是阳盛不能入阴。
前者可以表现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大便密结、小便短赤的症状。
对于后者又可以分为肝火、痰火的情况。痰火可以表现出失眠、胸闷、腹胀、反酸、头晕目眩、口苦口干的症状。
失眠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安。
那么失眠该如何调理?不难,引阳入阴,可调好失眠!
艾灸是调理失眠的好方法
艾灸疗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可达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在调理露失眠有养心安神、阴阳入阴的作用。
心脾两虚型
艾灸穴位:神门、心俞、脾俞、章门、三阴交
情志抑郁型
症状表现:难以入睡,入睡则多梦易惊,善叹息,忧思烦闷,伴胸胁胀满,精神不振,舌苔薄腻,脉象弦数。
艾灸穴位:肝俞、胆俞、合谷、阳陵泉、期门、太冲
胃气不和型
艾灸穴位:中脘、胃俞、足三里、丰隆、公孙
心肾不交型
艾灸穴位:心俞、神门、志室、太溪、然谷、涌泉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精选五个叶子蕲艾产品购买↓↓↓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