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申传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很多百姓对湿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身体上出现的一些症状和舌苔,能够判断出自己有湿气。
湿气是怎么产生的,湿气重具体有什么症状,湿为什么会致病……下面简单普及一下。
一、何为湿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不同的季节有相应所主之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如其太过或不及或急骤发生变化变化,便会导致人体发生相应的外感性疾病,如时下正值三伏天,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立即进入非常冷的空调房内,寒邪便会通过毛孔进入体内而致病。那么这种致病的六气,在中医中即被称为六淫。因其非正常之气,所以又称“六邪”。
立夏节气过后,气温渐升,湿渐重。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易出现种种不适。
二、湿气的症状
主要可见周身困重,头痛如裹,胸脘痞闷,关节酸痛,身体乏力喜卧,躺着比坐着舒服,食欲减退,口干,口苦,口渴(喝水不解渴),口黏,口气。大便不成形,次数多,粘马桶,脚气,湿疹。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多,阴痒等。这些是常见湿重的症状。湿又有内外之分、寒热之别。
(一)
内湿和外湿
01
内湿即湿浊内生,中医学认为脾主运湿,肾主水,津液输布排泄出现功能障碍时,便会引起水湿痰浊停留、停滞等病理变化。在整个过程中,脾的作用最大,故又称之为脾虚生湿。素体肥胖,痰湿过盛;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内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02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水中作业,居住潮湿等引起。外湿和内湿又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
(二)
湿热和湿寒
01
湿热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饮水量不多且饮后不解渴,小便短赤,大便色深较臭,妇女白带*稠,量多异味重,舌苔*腻等。
02
湿寒主要表现为口不渴,小便少,大便色淡且臭味不明显,面色晦暗,妇女白带清稀,量多,舌苔白腻等。
三、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大便不爽等症状。湿又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其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
2
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或重着之意。是指感受湿邪,常可见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其临床症状如大便溏泻、妇女白带过多。
3
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黏腻停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多黏滞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
4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湿邪伤人,其病多见于下部,如白带多、阴囊潮湿、腿肿等。
四、如何祛湿
01
减少湿气进入体内的机会。尽量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居住的环境也尽量不要潮湿。
02
注意饮食习惯,过量食用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甜食等,会损伤脾胃。因为脾胃是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湿气过重。勿思虑过度,中医学有“忧思伤脾”之说。
03
中药调理。主要是健脾祛湿为主,常用的方剂有二妙丸,四妙丸,参苓白术散,羌活胜湿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温胆汤等。需要在医生的辨证开方服用。
专家介绍
我们以原版中医恭候在这里
期待您的到来
医院
医院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
(东三环长虹桥往南50米路东)
乘车路线
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C出口
(公交长虹桥或团结湖站)
预约电话
-
上午08:00~12:00
下午13:30~17:00
垂询电话
-(咨询)
-(预约)
门诊时间
07:30~21:0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