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中医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你经常困乏无力,四肢沉重
早上起床艰难,刷牙干呕、口干口苦
上个厕所,发现小便*赤,大便溏薄
一照镜子,看到自己
?容颜憔悴、皮肤黯淡无光、没有精神......
一日三餐,总有食之无味、吃不下饭的时候
时常消化不良、胸闷心烦、腹胀反酸……
明明吃得不多,身体却愈发变得虚胖走形
小肚腩越来越大,偶尔还有湿疹、皮肤干痒……却查不出什么疾病,湿气是“万恶之邪”,常引起全身不适,内伤五脏六腑,引起脾胃虚弱、肺弱、肾虚;在外则表现为口干口苦、头晕头痛、皮肤油光、湿疹泛滥、全身肌肉关节痛、满脸长痘、肥胖水肿等等。中医最怕湿邪,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它易伤阳气,阻气机,粘滞缠绵,像牛皮糖一样难以踢开;它伤人隐蔽,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渗透力强,可逐渐使五脏失调。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痛风、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和湿邪有关。
十人九湿”,自测湿气体质
?6湿气不分体质、男女、老少,随时都能趁虚而入,所以有“十人九湿”一说。
有些人湿气较轻,没有明显症状,但它会埋伏在体内,伺机行动;当湿气只增不减或与热、寒等交织时,就会在身体中找各种发泄的出口,并以各种症状表现出来。
①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易起痘;
②大便粘滞不畅,小便浑浊;
③面色淡*发暗,胸闷乏力,嗜睡肢肿;
④小腿肚子常发酸、发沉,身体困重;
⑤睡觉流口水,起床时头发昏,耳内湿;
⑥小肚子变大,体型肥胖,人懒不爱动。
如果你有1-2条以上相符,
就说明已经是顽固性湿气了。
祛湿调理刻不容缓!
湿气使人残,养生先祛湿
湿邪为病,首先要分清外湿、内湿。外湿就是自然界的湿邪,内湿即为人体内的湿邪。
1、外湿逼人
外湿源于气候。夏季暑气逼人,“暑多夹湿”,下雨或洒水使地面有水,湿气就易蒸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暑湿。
外湿可内传脏腑,易使人有头疼、身重、胸闷不饿、汗粘、四肢困倦、不清爽之感。
2、内湿丛生
01、不良饮食,引起湿热内盛、湿邪阻滞
天热易贪凉,一到夏季,很多人都习惯整天吹空调,又喜欢吃冷饮、凉菜、冰激凌等寒凉之物。殊不知,这会进一步加重寒湿,使体内的湿邪堆积得更多、更快,蓄势待发。
体内有湿气的人会有身重如裹、食欲不振、腹胀等湿邪阻滞的症状。
再加上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烤肉、大排档、火锅等辛辣饮食,更易引起湿热内盛,出现口苦口粘、舌苔*腻、上火、皮肤干痒、胸脘痞闷、头脑不清醒等症。
02、脾虚气弱,湿邪内生
湿邪要脾胃的运化。夏秋燥邪盛行,气温又忽高忽低,易伤阳气、损阴液,脾胃功能受到抑制,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堆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水湿运化失常,造成湿邪内生。
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内湿与外湿又互为因果,所以很多人都会陷入恶性循环。时间久了,湿气很容易变成寒湿、湿热,尤其是体寒之人,很可能湿邪、暑邪、寒邪同时存在,易造成虚实结合的疾病。
此时“湿人”若是进补,或是爱吃肥甘厚腻、润燥等食物,反而会使湿邪胶着难化、加重症状,舌苔更为厚腻,脾胃负担更大……因此,祛湿更是刻不容缓。
祛湿穴位常灸,轻松祛湿
随着湿气危害被大家所认知,很多人采取了各种方法来祛湿,但总感觉效果不明显。其实,无论男女,普通湿气人是感觉不到太多症状的,一旦出现了湿气的某些症状,就是顽固性湿气的表现,采用一般的祛湿产品很难有效。
中医祛湿早就有了严密的逻辑和方法,《*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以健脾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驱寒能力自然就变强了。一般从脾经、胃经、肾经和肝脏取穴,尤其是脾胃,能健脾胃,利水湿,肝脏也是容易有湿热,所以肝经部分穴位祛湿效果也不错,肾脏主管泌尿生殖系统,所以肾经上的穴位也能利尿、消肿、祛湿。
一、三阴交穴
在脚踝内侧,踝尖直上三寸的位置,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能健脾利湿,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对于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更年期,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睡眠不好的都有不错的效果。
二、地机穴
在阴陵泉下三寸的位置,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脾经的岔穴。泄穴是经气深聚的部位,所以脾虚湿盛一般在这有压痛点,地机穴能起到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调经止带的作用。和三阴交一样主要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各种腹泻、痰饮水湿、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经常和三阴交一起配伍使用。
三、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踝后下方凹陷处,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能健脾利湿,利尿祛*,主要用于治疗对于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腹胀、水湿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疸等相关疾病。
四、水道穴
在脐下三寸,旁开2寸,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能健脾和胃,温阳利水,能够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五、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是一个强壮保健穴位,能够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利湿消肿,温经活血通络等。适合各种虚寒的疾病,比如脾虚湿盛泄泻、拉肚子、水肿,食欲不振等各种胃肠疾病,当然还能治疗心脏、肺部、头面等各种问题,在此主要论述它的健脾利湿的作用。
六、上巨虚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也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个也是一个利水湿,健脾胃的穴位,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等问题。
七、曲泉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这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能够清肝火、去湿热、利尿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泄泻、遗尿遗精等相关疾病。八、复溜穴
在太溪穴直上2寸的位置,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能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能够治疗腹胀、腹泻、肠鸣、水肿等各种水湿内盛引起的
?年04月29日星期五
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苏国祥*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