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急性
患者体表可见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并存。初起为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瘙痒不能忍受,影响睡眠。
亚急性湿疹
为急性湿疹迁延而来。见有小丘疹兼少数疱疹和水疱,轻度糜烂,痒感较剧烈。病程可经数周而愈或转为慢性。
慢性湿疹
由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可一发病即为慢性者。患部皮肤粗糙、增厚、触之较硬、苔藓化,常有色素沉着,抓痕,间有糜烂,渗出,血痂及鳞屑,病程较长,可延至数月或数年之久。
1.湿热证
急性者湿疹多见。丘疹红肿、糜烂、浸淫成片,瘙痒不堪,或伴有身热,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腻,脉弦数。
2.血虚证
慢性者湿疹多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皮疹色淡,增厚,脱屑,呈苔藓样变,间见搔痕色素沉着、血痂,伴有头昏唇淡,肢软乏力,舌淡,脉弦数。
湿热证以清泄湿热为主,对湿重者,佐以健脾化湿。取手阳明、足太阴、督脉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血虚证宜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
治法
主穴:大椎、膀胱经线(大杼至白环俞段)。
配穴:血海、风市、阿是穴。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应加阿是穴。
取俯卧位或端坐位,以皮肤针自上而下弹剌,重点为背腰段,叩剌强度中等,至皮肤潮红为度。穴区可在直径2.5厘米范围内反复叩剌至潮红。阿是穴可从外向内围剌,方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咳嗽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症状之一,
看似简单,实则可能伤及到我们的肺部。
咳嗽是一种肺系的疾病,
乃因气不顺而上逆所引起,
究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咳嗽病程较短,起病急骤。
外感风寒: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色白、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
外感风热:咳嗽咳痰粘稠、色*,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
内伤咳嗽
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兼见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痰湿侵肺:见咳嗽痰多、色白、粘稠,神疲乏力。
肝火灼肺:气逆咳嗽,两胁作痛,面赤咽干,苔*少津。
肺阴亏虚:痰少而粘为干咳,咳声短,以午后*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
针灸治疗咳嗽效果佳,疗效好,强调辨证施治,重理、法、方、药、术,主张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外感咳嗽灸法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列缺合谷
配穴外感风寒配风门;外感风热配大椎、风池。咽喉痛配少商放血。
方义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咳嗽,均可使用;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之原穴,与列缺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功。
操作针用泻法,风寒袭肺者宜留针或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罐。
内伤咳嗽灸法
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肺俞、太渊、三阴交
配穴痰湿阻肺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配膏肓。咯血配孔最,胁痛配阳陵泉;咽喉干痒配太溪;盗汗配阴郄;气短乏力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之原穴,本经真气所注,可利肺化痰;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操作用毫针平补平泻,酌情加灸。
除了上面的针灸疗法,还可以配个以下产品使用,帮助您快速地从根本治疗咳嗽。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点击图片进入申报入口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