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秋风凉,蟹脚痒。”其实每年这个时候,痒的不光是蟹脚,还有吃货们的心,也还有那些关于大闸蟹的种种传言。
近日来,常爸也被这些传言搞得心有不安,手里拿着朋友送的阳澄湖大闸蟹的提货券,也不知到底是提还是不提?所以干脆集中研究一下,这些传言到底可不可信?
传言1:蟹*可能致癌,已被美国卫生局叫停
据常爸查证,此新闻是个妥妥的标题*。
第一,该新闻来自美国《侨报》,但是是去年6月的报道。也就是说,去年6月,此新闻已经经历了一轮“见报-引发舆论风波-辟谣-平息”的过程。今年秋风起,该报道又被拿来模糊掉时间在朋友圈传了一遍。
第二,所谓的“美国卫生局叫停”,实际上是纽约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华埠,向社区居民宣传健康常识时,提到华裔民众爱吃的螃蟹,表示蟹*蟹膏可能含有大量化学物质,不建议食用。此外,纽约市卫生局网站上,确实也列出了特定水域中某些鱼、虾、蟹的食用限制建议,不过并非强制禁止食用,所以用“卫生局叫停”的措词,有点危言耸听。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纽约市卫生局的限制建议只是针对纽约市周边水域的野生水产品,并不适用于其他水域或者人工养殖的水产品。
常爸去纽约卫生局网站上找到了这些食用建议,其中非常详尽地列明了水产品的品种、捕获水域、限定人群、限定食用的部位、食用频率数量等,截屏如下图:
实际上这类建议不仅纽约有,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以及各州、市的卫生部门都会出台详细的“鱼类消费建议”(FishConsumptionAdvisories),这些建议是根据本辖区内水域的污染物监测数据有针对性的制订的,所以限制内容也并不一样。
相比之下,我们能吃到的大闸蟹,基本上都是出于人工养殖,水体质量可控性较强。另外目前正规养殖企业的大闸蟹在进入市场前,都要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检测内容包括硝基呋喃、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基本都能涵盖到化学污染物、抗生素等重点物质的检测。
所以,只要购买来自正规渠道的螃蟹,都可以放心食用,不必担心存在含致癌物质的问题。
传言2:大闸蟹被喂避孕药?
不可能也不合理。
关于避孕药的传闻恐怕已有10年之久,传说喂了避孕药的大闸蟹长得更肥更快,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事情。
不可能:螃蟹一般都属于活水湖泊养殖,如果投放药物很快就会被水冲走,最后螃蟹能接触到的药量微乎其微,所以给螃蟹喂大量的避孕药在生产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合理:避孕药含有的激素可以抑制性腺发育,从而促进动物身体生长。但实际上,螃蟹属于无脊椎动物,用于高级脊椎动物的避孕药对螃蟹作用有限。即便有用,大闸蟹主要卖点之一就是蟹*和蟹膏,恰恰是螃蟹的性腺,使用避孕药反而抑制了这两样的产生,岂不是事与愿违?
传言3:针孔注水为增重?
得不偿失。
注水螃蟹和注水肉一样,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假设。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禾曾特别向媒体辟过谣:往螃蟹体内注射液体,其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进而导致各个脏器失水萎缩或者吸水膨胀从而致死,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如果活蟹变成死蟹,就不值钱了,这对于商家来说,实在得不偿失。
我们在买大闸蟹时看到的所谓“针孔”,实为相互碰触的伤口,可能是斗殴所致,也可能是运输过程中碰触所致。
传言4:螃蟹养殖过程中会狂喂抗生素?
螃蟹生了病会适量用,但是用处不大
首先澄清一下,这个谣言最初来源于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某讲座上的一段话和香港《壹周刊》年的一篇报道《狂喂抗生素,*蟹袭港》。但是后来,陈志武教授称他是之前听一位中科院教授所说,而这位教授的名字,已想不起来了。香港《壹周刊》的报道当时在香港引发轩然大波,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立即抽取样本做抗生素及雌激素化验。化验结果表明:27个大闸蟹样本全都合格。
《人民日报》记者曾为此问题去养殖企业进行过调查,结论是:螃蟹生病会适量使用抗生素,但其实用处不大,所以用量也很少。
螃蟹养殖户和水产专家都表示,螃蟹防病主要是把水质搞好,即使螃蟹生病后,也是先进行水体消*、微生态制剂调水,再辅以少量抗生素。
并且,如前文所说,养螃蟹是活水,留不住药,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如今国内关于抗生素的舆论风声紧张,如果用药太多,前有监管部门的水质检测,后有上市水产品的质量检测,很难过关。
所以,攻破了这些不实的传言,就意味着美味的大闸蟹可以敞开来大吃特吃咯?
并非如此。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究竟几何?
高蛋白低热量,但胆固醇高,不宜多吃
我们经常视大闸蟹为营养佳品,到底它的营养成分是怎么样的呢?
常爸查阅了一下《中国食物成分表()》,与猪肉和牛肉作对比,河蟹(大闸蟹属于河蟹)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
(上图以每克可食部分计算)
因此,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除掉水分,按干重计算,大闸蟹的蛋白含量还是相对较高的;
2、低热量、低脂肪;
3、富含维生素A、钙、硒;
4、胆固醇高。
如果只看前三条,大闸蟹其实称得上是餐桌上的健康食材、营养佳品;不过胆固醇高这一项,还是需要额外注意。
美国心脏学会的饮食建议指出,对一般健康个体来说,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毫克。
按照这个标准,一只克中等大小的螃蟹,蟹肉约为克,如果里面蟹*多,胆固醇含量还要更高一些。因此,基本上吃一只大闸蟹,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就已经够了,两只就已经超标。
虽然日常饮食实在不必如此苛刻,但这个事实也侧面提醒我们,大闸蟹虽好,也不宜多吃。
吃螃蟹之前一定要煮熟,煮熟,煮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常说,“螃蟹性寒”,所以吃多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
在西医中,并没有“性寒”的说法。但吃蟹后的确容易呕吐腹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蟹类一般以腐殖质为食,所以体内会存在大量有害的寄生虫和细菌,如果食用不当,容易发生食物中*或肠胃疾病,例如李氏杆菌病、弓形体病、沙门氏菌病等等。
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蒸熟煮透。
美国营养和饮食学会就此问题专门发文指出:为了防止食物中*,不要迷信辣椒酱腌或者酒精杀死细菌的做法,最妥善的就是煮熟所有的海鲜食品。
所以,我们做大闸蟹不妨多蒸煮一会儿(如20分钟以上),不要采用腌蟹或者醉蟹的烹饪方法。
另外,由于螃蟹死后,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因此一定要食用新鲜的活蟹;并且尽量现蒸现吃不要存放;吃不完剩下的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再次回锅煮透。
孩子多大可以吃螃蟹?
原则上说,一岁以内的宝宝也可以吃螃蟹,但要适量而为,并且提防过敏。
经常会有父母问:孩子多大可以开始吃螃蟹?
原则上说,螃蟹并不是什么被禁止的食材,只是对于部分宝宝来说,可能容易引起过敏。
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有90%的儿童食物过敏是由8类食物引起的。
这8种食物包括:牛奶、豆浆、鸡蛋、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小麦。螃蟹在广义上被归到贝类的一种。
美国儿科学会过敏和免疫分会指出,大多数宝宝在引入一些传统食品(如米粉、肉泥、蔬果泥等)之后,如果没有过敏反应,就可以尝试吃过敏性食物了。即使对于有轻度湿疹或者过敏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只要传统食物添加顺利,都可以尝试螃蟹等贝类食物。
也就是说一岁以内的孩子,是可以尝试用蟹肉作为辅食的。
不过常爸个人倒建议,太小的宝宝还是谨慎为上:第一,蟹类水产品体内微生物较多,小宝宝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细菌;第二,蟹肉蛋白含量较高,对于一岁以内孩子的消化系统来说有一定负担。所以,不妨等一岁以上再给孩子尝试蟹肉。
一岁以上的孩子,也要注意控制食用量,特别对于初次吃螃蟹的孩子,要格外注意观察有没有过敏反应,如:脸部肿胀(包括舌头和嘴唇)、皮疹、气喘、腹痛、呕吐或腹泻等,如有还应立即就医。
总结一下
“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总而言之,中国人金秋品蟹的情调,不管是从文化上,还是从营养学上来说,都不必受到无端谣言的干扰。
但需要注意的是,吃螃蟹前,一定要蒸熟煮透,防止细菌滋生感染疾病。
而且,由于蟹肉蟹*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蟹味虽美,还是不要贪多,并且要注意提防过敏。